1315、刘鸿训私改圣旨的内幕(4 / 5)

兼备且有治国经验的新人,并坚决支持袁崇焕抗清。

刘鸿训虽然有经国治世之才,但并不擅长权术谋略,上任不到一年,便被魏党余孽袁宏勋等攻击诬陷。加上刘鸿训一味推行新政,不顾及新帝的正在树立权威。

他力谏朝廷靖边恤民,过于耿直,甚至言语中夹有不敬之意。引起崇祯皇帝的不快和疑忌。又赶上这次的诏书事件,崇祯下旨将刘鸿训革职查办。

这是第一个被崇祯利用后,处理掉的人。崇祯就是利用他的魄力和耿直对付阉党。清算完阉党,他就没用了。因为崇祯不想真心改革。给他希望是利用他敢咬阉党来清楚魏督公的旧部。

本来皇帝要杀他的,但刘鸿训在朝中正义诸臣的力谏下幸免一死,于崇祯元年谪戍代州。当时,杨凡也是从这件事看清楚了崇祯的为人。这不是一个能虚心纳谏的明君。

他的气量狭小,容不下真正为天下考虑的直臣。宋仁宗被大臣拉住袖子喷,口水都喷到脸上了,也没有治大臣的罪。但是,崇祯是做不到的。只要大臣不肯完全按照他的心意做事,他就不能容忍。ъΙQǐkU.йEτ

他不能忍刘鸿训很久了。刘鸿训内阁是魏忠贤控制的内阁倒台后,第一届内阁。这届内阁是整个崇祯朝唯一一届下决心解决实际问题的内阁。但是,双方合作的非常不好。

改革就意味着阻力,得罪既得利益集团。崇祯皇位还没有坐稳,自然不愿意刘鸿训现在就大刀阔斧。所以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让东林重新组阁。

改诏书事件上,内阁确实放水了,但这件事不是刘鸿训办的。只是皇帝把屎盆子硬扣到刘鸿训脑袋上了。这件事只是他要整刘鸿训得一个引子。

刘鸿训说道:“本来这件事已经尘埃落定,老夫就在代州(今忻州市代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养老算了。没想到陛下气量这么小,当年的事情还记恨我。我看他是想把我派去乌斯藏做驻臧大臣。我这把老骨头,是真经不起雪山草地的折腾了。还请定远伯伸出援手。”

刘鸿训今日来找杨凡,就是为了这件事。

他被发配去绥远和张五典、杨凡组成班子,他就看出来了。崇祯这是想让他去陪同大师去雪区。谁也不是**,能做到首辅的有**吗。

杨凡想了一会,说道:“雪区的事情我有其他考虑,中堂您不是合格的人选,如果陛下让您去,我会上书的。”

刘鸿训没有说话,无声的向着杨凡拱了拱手。算是谢过定远伯仗义相助了。

刘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