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腹心之患(2 / 3)

了一旁侍立的小太监,而小太监紧接着便走过来将奏折呈递给了杨嗣昌。

杨嗣昌不明所以地接过折子,而当他看到封面上的一行字样时,眉头顿时紧紧皱起。M.

这是宣大总督卢象升上的奏章,向来对杨嗣昌先内后外的策略十分不满,也是坚决要同鞑虏打下去的大臣,而这无疑与皇帝和和杨嗣昌的想法都不符合。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皇帝和兵部尚书都决定了的事情,一个宣大总督能有什么办法阻挠呢?

其实还真有,因为在宣大总督卢象升的背后,还有清流**的支持,他们反对大明朝同建虏可能达成的任何议和,因为他们不允许任何有辱国体的事情发生。

议和,在这些人看来,简直就是在卖国。

因此,哪怕皇帝心中这么想,可是他却不敢说,只能寄希望杨嗣昌等人能够提出建议,再顺水推舟实行下去,那么议和的目的,就变得十分关键。

不是因为打不过,而是因为有更重要的敌人要对付,那就是流寇。

杨嗣昌从这番君臣对话当中,已经彻底明白了皇帝心思,于是他便直接跪倒在地,沉声道:“臣以为,卢象升所言,实为误国之言。当下腹心之患,远胜于纤芥之疾。”

腹心之患,流寇。

纤芥之疾,建虏。

崇祯皇帝轻轻叹了口气,道:“自朕践祚以来,东虏已经四次入塞,尤其是崇祯九年入塞之举,更是导致昌平失守,震惊陵寝,朕不知有何面目去面见历代列祖列宗......如今方过两年,虏骑又长驱而入,朕以为,卢象升所言不无道理。”

杨嗣昌痛哭流涕道:“微臣身为朝廷兵部,不能抵御东虏,实在是愧对陛下厚恩,着实罪该万死。可是臣依然以为,若想抵御东虏,首要当安定内乱,如流寇不灭,我大明的江山终无宁日啊!”

倘若这番话放在崇祯刚刚即位之时,他自然是听不进去的,可是都当了整整十一年的皇帝,他岂能不知大明朝已经到了何等危急的时刻?

东虏和流寇,没有一个是好对付的,只能稳住一方集中精力对付另一方。

可问题是,从萨尔浒之战至今,大明朝对东虏并没有取得多少像样的胜果,几十年的时间也不知砸下去多少银子,成效依然甚微,反倒是在对付流寇这件事上,大明君臣难得达成了一致。

皇帝微微点头,他在心里同样赞同杨嗣昌的看法,只是话到嘴边也就收回去了几分,“总之,事情交给你,朕是放心的。不过剿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