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陈新甲下狱(2 / 3)

为急事已经出了京城,但是不知去向。若是敢胡说一句,到时候必定严惩。”

“是,皇上。”

吴孟明小心翼翼问道:“可是将他抓进镇抚司?”

他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如果是抓进诏狱,那么动手的应该是东厂,而不是锦衣卫。

崇祯摇头道:“将他送到西山的孤庙里,暂时改名换姓,伪装成一个道人,不得旁人接近他。”

“遵旨。”

等到二人都退下之后,崇祯想了想,却是重新写了一封给陈新甲的手谕,在手谕中他百般暗示让陈新甲将责任背起来,到时候定然不会拿他如何,只要渡过这一场危机,将来也会有机会重新启用,然后便让小太监给送了过去。

.......

等到小太监离开后,陈新甲终于长长叹了一口气,背上的冷汗彻底打湿了官衣。

眼下的情况已经昭然若揭,面对朝野大臣们的弹劾,崇祯皇帝恐怕已经生了退意——而这一点对于陈新甲而言,无异于是灭顶之灾。

没有崇祯皇帝在前面挡着,这一场风波极大可能将会由他陈新甲来负责。

而如今崇祯的意思也很明确,他就是希望由陈新甲来承担这一份责任。

尽管陈新甲还保存着崇祯关于与满洲议和的几次手谕,可是他却不敢拿这些东西出去自证‘清白’,只会彻底激怒皇帝,到时候恐怕就是抄家灭门的大罪。

毕竟大明朝从洪武皇帝以来,历代君主对于臣子都极为寡恩,有用的时候或许还会拉拢一番,可是一旦翻脸后,那么便是抄家灭门。

陈新甲从内心感觉到一阵悲凉,他为了崇祯可谓是跑前跑后,甚至承担着巨大的风险跟建虏议和,所为的绝不是他个人的荣华富贵,而是大明朝的未来,他朱家皇帝的未来,然而如今一出事就弃之如敝履,又岂能让陈新甲心服?

心情激荡之下,陈新甲给崇祯写的这封奉旨回话奏疏里,文字自然是充满了情绪,甚至可以说极为糊涂,他不仅没有自引罪责,反而为自己与建州议和之事进行辩解,甚至还直接说出这一次与满洲议和之事,完全是奉旨派遣马绍愉前往,并无过错。

最后,陈新甲也给崇祯提出了建议,他认为眼下大明朝面临内忧外患,已经到了不得不议和的地步,乃当下真正的救国之计,如今虽然已经被公布,可是只要皇上您坚持,那么这件事就算大臣们知道又如何?毕竟这是真正为了大明朝的天下。ωωw.

严格来说,陈新甲这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