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蛊生和蛊女(2 / 4)

一种,悬尸于树:这种葬法在中国历史文献和民族学材料中都不乏其例,具体做法是先用破布或棕皮包裹尸体,放入竹筐;将竹筐挂在山冲的树林中,让尸体自然腐烂。

第二种,缚尸于树:此葬法是用藤条或绳索将死者直接捆缚于树上。这种葬法留下的资料不多。

第三种,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置尸于台:即在大树的两枝树权上并排搭上小树条,上面再铺上树枝,建成一个小小的平台,然后将死者置放在平台上。

第四种,针对于夭折的婴孩。葬于树洞:在大树上挖洞,把婴儿的尸体放进洞里。

苗族流传至今的葬俗,属文山苗上马比较特殊。文山苗族的老人过世后,停尸的方式除了入棺,便是上马。

所谓入棺,就是将遗体装入木棺停放;所谓上马,就是将遗体放在一种叫马架的架子上停尸办丧数天,待安葬之日再将其放入木棺内。

老人去世,经过洗浴、更衣、指路后,根据各个姓氏或宗族的规矩,需要入棺或上马。

需要上**人家,孝子得请人到山中砍来竹木编制架子,这个架子称为“马架”,苗语叫“能(neni)”。

马架做好放在堂中,先由芦笙手吹祭马调,然后将遗体放在马架上,再将马架卷成筒状,把遗体包裹在马,约与人胸同高。

出殡那天清早,将马架移到屋外的空地,苗族称为“出场”。

这天,要宰牛杀猪祭献死者。午过发丧,将遗体抬到墓地安葬。

挖好墓穴后,将送葬队伍带去的木棺散板在墓**组装好,再将马架解开,搬出遗体移入木棺中,合上棺盖,掩土安埋,垒坟。

最后,用刀将马架砍开,将零散的木杆、竹篾等放置于坟上。部份苗族上马停尸的千古遗风至今未有改变。

话说回来,阿茂去世之后第二年的苗年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ωωw.

苗年不亚于汉族的春节,只不过是在秋天的时节。新的领头人也就是阿茂的徒弟,着了盛装和寨子里的青年男女跳完踩堂舞之后,就前往师傅的陵墓去祭拜。

到达巨树之后,新的领头人看着摆放师傅尸体的石台上杂草丛生,几个跳跃轻松就跃到灵台。

只见裹着师傅尸身的白色纺布上面多了一个蚕蛹,蚕蛹发出两道黑白的光芒。

“竟然是这样。”

新的领头人跟随阿茂研究双色蝴蝶传承也有不少年头,此时看到黑色双色的蚕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