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见了,1850!(二)(还是万字!!!)(5 / 13)

的粒子源。

再加上数码相机中的CMOS图像传感器作为探测器,以及一口高压锅和真空泵,就能把这些环节给搞定。

全套成本大概8000左右吧。

而徐云这次嘛.......

那就要更简单许多了。

他需要加速的是电子,探测器自然是感应屏——如今真空管已经被徐云搞了出来,感应屏便也不再是个问题了。

电压则由剑桥大学负责,反正鲁姆科夫线圈的电压肯定是足够的。

至于降低能损......

“如各位所见,这台加速器的内壁结构,我将其称为束流管内壁。”

乞丐版加速器边上。

徐云先是敲了敲它银色的铝质外壳,发出了咚咚咚的声音。

又从侧面打开了一个小口,露出了内部的情景:

“束管主要是用来保证内部的高真空,所以束管材料的选择上需要低出气率,并且相对磁导率接近于1。”

“这个概念类似于真空管,法拉第教授您应该对此并不陌生。”

从座位上赶到加速器边上的法拉第凑上前看了几眼,轻轻点了点头。

原本时间线中的磁导率要在1885年才会被提出,但如今这个副本在小牛的影响下,磁导率也提前诞生了出来。(见295章)

因此如今徐云这么一解释,法拉第倒也跟上了他的思路。

接着徐云地面上的一口箱子里取出了几件东西,赫然是当初拜托艾维琳打造的铍管等物:

“这是铍管,它能起到封真空的作用,同时还能保证玩意电子在撞击到内壁后产生非必要的影响——不过各位小心一点,铍管剧毒又致癌,我们只能把它装在玻璃里观察,不能上手......”

“这个则是含有掺锌铁氧体的空芯螺线管,可以形成多孔结构,由于构建出一个临时储存环.......”

“右边这个是纯钼的锥形体,可以在电子数量增加后放缓增速.......”

解释的同时。

徐云还取出了一张早就准备好的示意图,通过图示进行更直观的科普。

法拉第认真听完徐云的介绍,接过示意图看了好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