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五章 让‘韩立’进入项目组?(6 / 9)

两根手指闻言略微一紧,不过没半秒钟他便反应了过来:

「老郭,你说的是韩立?」

「没错。」

老郭嗯了一声,又转身看了眼身边的陆光达和彭梦熊几人,说道:

「老李,如果说韩立拿出的阻尼器只是一件小物件,那么这次气象观测中他的表现就确实不能忽视了。」

「无论是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原理还是推导过程中他对老叶的帮助,影响的都不是单纯的某件事这么简单,这可是理论技术的上的革新。」

「而且这些技术连海对面和欧洲都没有实际掌握,他本就不大的敌特概率也可以直接排除了。」

听到老郭这番话。

李觉几人顿时默然。

确实。

在这次的雷达研发过程中,徐云的贡献的的确确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而且他的贡献还不是协助制作出了气象预报那么简单,

气象多普勒雷达的出现意义非凡,对兔子们本就滞后的雷达发展有着革新性的帮助——这可是海对面都没掌握的新技术来着。

不夸张的说。

这是一个具备战略意义的理论。

诚然。

在庞大的国防事业中。

雷达的重要性....或者急迫程度可能没**、**、**这些武器高——毕竟目前超视距概念还没完全提出来。

但这不代表雷达的价值很低,它依旧是国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更关键的是......

如果叶笃正等人能够以此取得一些理论上的成果,那么对于华夏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也有着巨大的帮助。

没错。

学术地位。

不要以为眼下这个时期国内的学者不发期刊,一个国家即便再穷,也不可能在科研的顶级圈层与外隔绝。

例如钱临照先生就曾经在1955年的时候,于《物理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铝单晶滑移带精细结构的论文。

doi是10.7498

/aps.11.287。

还有孟宪振先生也在今年(副本时间)发表了一篇《热力学的推迟格临函数对铁磁共振峰宽理论的应用》的论文。

doi是10.7498/aps.17.214。

只是一直以来。

国内在理论端取得先进成果的情况不是很多,因此在学术圈中的地位也确实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