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吐番贸易方针(2 / 3)

开元内卫 蹄筋 1176 字 2023-06-10

蠢,逼着你卖,卖便宜了还不行。

听得涉世未深的太子殿下一愣一愣的,时而为哄抢高价酒大笑,时而为自己大哥算计天下有钱人而兴奋的不能自已。

自接管琉璃厂,李瑛都是按李隆基的要求生产给各国的玻璃,真正能产生效益的情况很少。

他也问过李隆基,得到的答案是,琉璃厂的盈亏不重要,只要能维护好各国关系就算有功了。

让想展现自己才能的太子殿下很受伤,他知道大唐开了很多工程,用钱的地方很多,所以希望接管玻璃厂后每天都能为朝廷增收。

可惜自韩斌那次宫廷拍卖后,几乎没什么进项,各国在拍卖后对玻璃的热情也淡了不少。

其实也对,反正李隆基会送为什么还要买,除了使臣们有特殊定制外,便不再有购买欲望。

李瑛听了很多,也让人记下很多,还反复向韩斌确认销售细节,一番酝酿后,也不想聊了,起身就要往外跑。

不用想,一定是去找李隆基。

韩斌一把拉住他按回座位。

这个太子的确不错,对待事情也很有冲劲,可是太急躁了可不好。

“我说我的殿下呀,与吐蕃贸易是国策,牵扯很多的人和事,你这么想到一出就去找一次陛下,我看着都烦,陛下日理万机不是更烦吗?咱们把能想的方面都想到,再拟成本章上奏不是更好吗?即能让陛下一目了然,又能让朝臣赞您懂人臣之道。”

李瑛听后一怔,端正一礼谢韩斌,因为这算的上是真正的提点了。

然后李琮唤来内侍整理记录茶叶和玻璃的事,三人还把方向细节添加了不少这才满意。

看着洋洋洒洒的一大篇,李瑛甚是开怀,却又想起了盐的事,不由得眉头紧皱。

“其他的事都好说,可盐的事是真的难办。”

“怎么说?”

盐在古代很长时间时都是重要的战略和民生物资,在草原、高原,西域的小国都属于硬通货,其价值和真金白银差不多,甚至有不少战争是为了盐而展开的。

吐蕃之前时常骚扰川蜀之地也是因为那有少量的盐井。

而中原地区的盐井又多在各士族封内,海盐也被沿海的士族把持着,要不是清河崔氏投向朝廷,青州能提供部分海盐,长安洛阳的盐价指不定高到哪去。

所以李瑛担心的不是盐产量不足以满足大宗交易,而是士族那关难过。

总不能才打压了五姓七望,现在又去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