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钱还是钱吗?(5 / 7)

没往里掺砂石,就按照成色定价。」

「收粮的时候也不像官府的人那般难缠,非得在斗上踹几脚,把粮食踹洒了。而是平了一斗就给钱,一斗一算账,公平得很哩!」

「俺家兄弟为了给闺女凑嫁妆,卖了两担粮食,外加三只老母鸡,总共换了一千三百文!」

周围的乡长、里长一开始只当听个笑话,可听到最后这句集体红了眼睛。

「啥?」

「一千三百文?」

「粮食多少钱一担卖的,母鸡算多少钱一只?」

「粮食不算贵,一担折银钱五百六十文,一只鸡折银钱六十文。」

「不过这只是他们的收购价,你要是从他们手里买就贵哩,一只鸡要加价二十文哩。」

众人听到这话,无不暗暗盘算。

如果这些东西卖给村里的富户,估计能卖到八百文都算多说了。

然而,卖给那什么供销社,竟然能多卖出五百文,这可真

是意外之喜。

先不管这兵当不当,这供销社可是个好东西。

事实上,这也是朱允熥主推供销社的原因。

因为按照高明等人的说法,对百姓盘剥最狠的从来不是官府,而是村里的富户乡绅。

百姓平时用钱,只能拿粮食找他们兑换。他们就借此压低价格,用极低的价格从百姓手里收粮,收鸡鸭鹅、牲畜等。

然后,转手高价卖给城里的粮商,或者他们自家就是开粮店的,转手卖给城里需要买粮的百姓。

这样里外一倒手,他们就平白多了几成利。

一旦朱允熥想推行一条鞭法,最大的障碍就是老百姓手里没钱。

老百姓想要银钱交税,就得拿自己辛苦种出来的粮食找乡绅们换,从而让老百姓平白多被搜刮一道。

因此,朱允熥一直没指望供销社赚钱,只想从中砍乡绅一刀。

随着老百姓将皇太孙征兵的消息带回村里,县城要开供销社的事也在村里、坊间传开了。….

很多老百姓对于当兵没啥兴趣,但对于供销社却万分期待。

只有村里的富户乡绅们非常反感,因为一旦城里开了供销社,他们就平白少了一条财路。

义务县上溪镇黄三村刘振刘老爷就非常生气,不仅摔了自己最心爱的瓷碗,还命令全家跟自己一起挨饿。

他这些年放出去不少债,每年光是吃利息,就能让自家赚得盆满钵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