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完不成,顾某辞官(3 / 4)

听不到知县的话。

但醒着的人,可没一个敢忘。

顾正臣看向刘伯钦、赵斗北、陈忠,威严地说:“至二堂议事。”

陈忠冷着脸,让徐霖、韩强带走陈志,跟着赵斗北、刘伯钦到了县衙二堂。

顾正臣坐了下来,拆开文书袋,回来的文书有两份。

上面一份文书是中书省签发下来的,内容简单明了,最核心的一句是:

改前令,句容安置鞑靼俘虏,合二千二百五十六人。

送抵俘虏的日期,从最初的九月三十日,调整到十月十五日。

顾正臣看了两遍,拿起另一份文书,看到抬头“顾先生”三个字,就知是朱标朱大郎所写。

喊先生只是敬称,朱标见到宋濂、李希颜等东宫之人时,都会习惯用敬称,以显示尊重人才、士子。

这一点上,老朱也是以身作则。

朱大郎说了一大堆,抛开细枝末节,总结出来就四个字:

放手去做。

顾正臣放心下来,将朱大郎的文书收到袖子里,拿起另一份文书递给刘伯钦,面色凝重:“事情有了变化。”

刘伯钦接过文书,看去之后,顿时惊呼出来:“两千二百余俘虏!之前不是只有一千多,缘何突然增加这么多?”

“啥?”

赵斗北、陈忠也惊住了。

之前文书写得清清楚楚,白纸黑字一千二百三十六名俘虏,现在竟然直接增加了一千多俘虏,朝廷这是干嘛?

刘伯钦总算是知道了,为啥朝廷急匆匆送来文书,效率如此之高,感情是朝令夕改啊!

安置俘虏数量突然增加一倍,时间却只给延长了半个月,这是打算把句容往死里坑吗?

县尊啊,你该不会是得罪了什么大人物吧?

赵斗北看着文书中的俘虏人数,再三确认,不是自己眼花,也不是写错,神情不定地看向顾正臣:“县尊,这样一来,征调八百民力根本不够啊。时间紧迫,需要征足两千人!”

刘伯钦重重点头:“怕是一批俘虏全部安置到了句容,两千多鞑靼人入户句容,兵部、户部、大都督府与应天府都会留意句容,但凡出点问题,很难善了,是应该征调足够多的民力。”

顾正臣敲了敲桌子,严肃地说:“两千人?你们知道征调两千人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句容一万多户人家之中,有近两成失去了顶梁柱!眼下秋收在即,稻香于野,抽调如此多的人来服徭役,那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