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四章 风流才子(2 / 4)

道:「不会的.......」

......

晋阳楼,杨铭和杨恭仁,约在这里见面。

后者自打杨铭返京之后,便一直想找机会表达谢意,谢什么呢?谢杨铭帮忙安顿了妹夫燕宝寿。

杨恭仁今年不过三十七岁,这么年轻便已经是吏部侍郎,这要感谢他爹广平王杨雄。….

事实上,杨雄的封号已经改了,改为安德王,不过大家还是习惯称呼广平王,因为杨雄自打改了封号之后,就已经澹出朝堂,赋闲在家。

他们家这一支,无论是在隋朝,还是唐朝,都很吃得开,尤其是武周时期。

武则天得管杨恭仁叫大舅父。

因为是宗室,所以杨雄的几个儿子早早便被安排妥当,他的两个兄弟杨达和杨士贵,也都混的不错,一个是门下省给事黄门侍郎,一个是邗国公,都是显赫人物。

「此番多亏殿下收留,若不然,我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安顿我那妹夫,」杨恭仁主动为杨铭斟酒。

大隋的官场,特别讲究人情世故,大家在闲暇的时候,基本都在干一件事:社交。

人脉越广,越

好办事,很多时候,权利不如人脉。

这就是为什么,老大杨昭几乎每晚都在应酬,终日泡在社交场上,以至于坏了身体。

「举手之劳而已,何必言谢?」杨铭举杯,主动敬酒。

两人虽然是本家,但终究隔的有点远,所以彼此间没有族内称呼,真要论资排辈,杨铭比杨恭仁还高一辈。

几杯过后,杨恭仁道:「我已经特别留意,如果吏部这边,还会揪着慕容三藏的话,我会先和你打个招呼。」

杨铭点头道:「韦尚书那边,没打招呼?」

「没有,」杨恭仁道:「韦尚书和柳公不对付,两人如今见面都不说话。」

杨铭忍不住笑道:「真不知道柳述是怎么想的,一下子得罪这么多人,对他有什么好处?」

「他把自己看的太高了,」杨恭仁是宗室,所以并不将柳述放在眼里,因为对方没有能力把他弄倒。

人就是这样,谁对自己有威胁,反而会对那个人敬畏有加。

「他只是吏部尚书,却把自己当作仆射,与苏公论事,竟是平起平坐的姿态,令人鄙夷。」

苏威在朝中的威望,非常高,毕竟开皇初年,他就是中枢大老之一,如今二十年过去,还在中枢掌权,自然是德高望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