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七章 长孙论功(2 / 4)

汉王杨谅造反。

杨谅发并州之兵,由河东直取关中,这让杨广觉得,关中以东除了河东之地外,没有其它屏障可以拱卫京师,如果关东地区有造反者,将对京师构成直接威胁。

这里的关东可不是闯关东那个关东,而是指函谷关以东地区,可以理解为河南。

当然了,现在杨广还没上位,杨谅也还没反,所以营建东都,杨广并不是很着急。

这一决策,非常之复杂,牵扯多方面因素,杨广几乎是继承了杨坚的**意图,有抛弃关中本位的念头,这对关中门阀是空前打击。

所以对外宣称,营建东都,是因为关中地区人口剧增,粮食供应不足,才需要营建东都,做为关中地区粮食转运的枢纽。

实际上,非常非常复杂。

工部尚书宇文恺认为,营建东都,工程浩大,至少需要四年之久,这与历史上的一年建成,相差了足足三年。

在宇文恺看来,单是准备工作,就需要一年时间来筹备。

此时的杨广,也比较认同这一观点,毕竟眼下他只是太子,说了不算,急功近利如今在他身上还体现不出来。

虽然营建东都的事情,大家也没有议出一个所以然出来,但是无疑已经被提上日程,杨广命宇文恺斟酌筹备,一年后动工。

接下来议的,就是长孙成的问题。

启民可汗如今已经顺利接收步迦可汗所部,成为新的**厥大汗,长孙成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动身返回大兴。

杨广道:“长孙回朝,诸位看来,如何嘉奖为宜?”

长孙成身上的爵位勋位,非常寒酸,因为他是次子,袭不了父亲的爵位,再加上长孙氏眼下在大隋朝堂,没有扛旗人物。

但杨铭知道,这个人生平所做之事,乃开国之功,封个国公都不为过。

当然了,杨坚不会封,杨广也不会封,因为长孙成没什么威望,犯不着扶植这么一个人出来。

真要封长孙成一个国公,他在中枢也站不稳。

贺若弼道:“长孙是有功的,此番为受降使者,助启民掌控突厥,实乃大功一件,可加封为大将军。”

大将军,是勋位第四等,长孙成干了这么多,贺若弼觉得封个大将军就可以,杨玄感毛都没干,却是勋位第一等。

所以啊,没有什么公平可言。

干的再多再好,都不如有个好爸爸。

刑部尚书薛胃,也说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