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章 乱战(2 / 4)

,大船五十人,渡河也非常慢。

黄河是华夏流速最快的一条河,渡船是横着过,稍有不慎就会翻船,非常考验船夫的操舟技术。

骑兵辎重,会被放在最后,因为临时的浮桥撑不了多久,能过多少算多少。

只要能保住蒲津关,冯翊郡这边,就会继续搭建浮桥,保证后方补给。

整整两个时辰,对岸才过两万多人,好在杨素部署得当,先锋部队都是史万岁本部人马,一旦过河,就会朝着蒲津关方向行军,以解李靖压力。

杨铭站在岸边一处高地,身披重甲,望着黄河方向。

有一座浮桥不堪压力,已经拦腰断裂,走在浮桥上的数百军士全部落水。

战场就是这么残酷,很多时候减员,并不是在交战期间。

断了一座浮桥,不会影响渡河速度,因为有督战队,士卒只需明白一点就好,那就是听话。

不听话的,当场就砍了。

对岸方向,也有数不清的家卷仓皇而来,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河东县官员的家卷,里面说不定有红拂女,不能不保,所以还得临时调派船只将他们接回对岸。

直到夜晚降临,大军仍在渡河,浮桥断了七座,这已经很好的结果了。

数不清的民夫,也在官府的督促下,紧急修葺浮桥,死者不计其数。

这个时候,杨铭就需要过河了,他是大元帅,不能最后才走,因为他得早点过去,指挥大军。

史万岁渡河之后,迎头便撞上了裴文安麾下的一支先锋军,人数几何,短时间内估不出来。

他这边虽然来不及布阵,但史万岁还是果断将大军分散,以三团为一军,也就是九百到一千人,直接就跟叛军干上了。

场面形势,非常混乱。

而史万岁则是领着自己的部曲近卫,共三千人,趁乱沿着道路直扑蒲津关。

他清楚,后方援军正在源源不断的渡河,自己不能被身后这支叛军拖住,必须及早支援李靖,否则蒲津关一丢,他们想退都退不回去。

别看他只带着三千人,这三千人,可都是他的亲信,而且扯着太平公的旗号,许多小股叛军一见到史万岁的大旗,都不敢上前了。

武庙七十二将,大隋只有四人入选,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史万岁。

史万岁一辈子都在打仗,在大隋军中威望极高,杨谅的叛军当中,很多都是史万岁的老部下,不少士卒都曾跟着史万岁打过突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