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五章 登科进士(2 / 4)

个叫杨纂的,今年十六岁,弘农杨氏出身,论族内辈分,他管杨素叫哥。

弘农郡的名额,那可不是一般人能捞的上的,事实上,平时杨家也不怎么将这个名额放在眼里。

但今年不同了,有进士,考中就能做官。

.......

大隋英才,共聚一堂,只为进士而来。

礼部那边已经是忙的焦头烂额,紧急与国子监商量,腾出几间考场出来,考官除了礼部尚书牛弘、侍郎许善心,侍郎薛道实之外,还有国子监博士萧该,国子监博士徐文远,国子监助教包恺,太子中舍人姚察,内史侍郎虞世基等等。

太子杨昭,为主考官。

只要是这些人认为过关的,都可以参加殿试,能不能成进士,得看杨广。

杨坚以前的殿试,大多是湖弄,身边有裴矩帮着策问,再看出身不错,人也顺眼,基本就差不多了。

但是杨广可不一样,杨广是有真才学的,资治通鉴记载: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之士,尝谓侍臣曰:“天下皆谓朕承藉绪余而有四海,设令朕与士大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

意思就是,都说我这皇帝,是接我爸的班,但如果让我和天下的士大夫一起考试,还是我当皇帝。

虽然有些自负,但没点真才实学,也不敢这么自负。

经过长达半个月的考核,礼部这边推选了六十人入朝,参加殿试。

其中内定的三名崔氏子弟,其实在这些人当中,根本不算出彩,最牛逼的,竟然是许善心的儿子许敬宗。

人人都以为他靠爹,谁知道人家靠自己,这个人,是所有参加殿试的举人里面,杨广最喜欢的。

十四岁入仕,直接就进了门下省做了给事郎,正八品。

至于崔家那三个名额,分别给了大房、小房、荥阳房的三名子弟,全都外放去了南方,两个太守,一个刺史。

不过清河大房有一名崔姓子弟,叫崔韦,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走的不是进士科,而是膂力骄壮,但却被杨广一眼相中,直接做了自己的千牛备身。

这个人,是崔复礼的亲孙子,面子算是给的满满当当。

今年的第二场科考,杨广还是非常满意的,总共遴选出二十四名进士,分别授予职位,有皇城的,有地方的。

二十四人当中,跟关中集团有关系的,就有十四人。

当天晚上,杨广还在两仪殿设宴招待了这些登科进士,其中对许敬宗,可谓是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