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八四章 我很欣赏他(2 / 4)

沉声道:“那么韦津的奏报,又是怎么说的?”

韦津是民部派去洛阳的最高官员,韦孝宽的第六个儿子,太子妃的亲叔叔。

长孙炽老实回答道:“韦津的奏报中并没有提及伤亡一事。”

杨广点了点头,随即令高野将那封信烧掉,然后道:

“就以韦津的上报为准吧,这件事就不要让太子知道了。”

长孙炽眼角一动,只好道:“是。”

等到长孙炽离开之后,杨广朝身旁的虞世南道:“跟御史台的打个招呼,京师风传的事情,不要在朝会上提出来。”

虞世南不解道:“这件事好像瞒不住啊。”

他是杨广的起居舍人,绝对心腹,所以有些话别人不敢说,他敢说。

杨广皱眉道:“运河是国策,死人也是在所难免,这个时候,朕是不能问罪齐王的,恐会生乱,你以朕的名义草拟一封圣谕,令人急递洛阳,告诉齐王,能不死人就不要死人。”

虞世南心知,这道圣谕,不过就是走个过场,齐王就算收到,想必依然是我行我素,不会有任何改观。

因为陛下的心意已经是昭然若揭了,一切以运河为重。

虞世南点了点头,开始草拟皇帝圣谕。

......

晚上回到王府的杨铭,从杨茵绛口中得知了一切,皱眉道:

“恐怕没有你想得这么简单,杨约还是很谨慎的,只是传播消息,而不是直接捅到朝会,就是因为他清楚,对于这件事,父皇多半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如果捅到朝堂,获罪的也许不是杨暕,而是将事情捅出来的那个人。”

杨茵绛皱眉道:“你的意思是,父皇并不在乎运河死多少人?”

杨铭点了点头:“在父皇这里,君为重,社稷次之,民为轻,杨暕也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会加快工期,以逢迎父皇。”

“怪不得.......”杨茵绛点头道。

杨铭愣道:“怪不得什么?”

杨茵绛道:“怪不得祖父告诉我,想要将杨暕拖下来,必须挑起民乱才行,除此别无它途。”

“挑起民乱代价太大,死人更多,不合适的,”杨铭沉声道。

杨素的意思,就是挑起动乱,动乱形同造反,杨暕无疑会因此获罪,但参与动乱的民夫,一个也跑不了。

“我认为可行,”杨茵绛道:“殿下需知,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