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九章 祁连山城(2 / 4)

列阵,所以任人宰割,好在死了百十来人之后,后部大队跟进,阵型逐渐延伸开来,将骑兵逼了出去。

最后过河的是骑军和辎重了,拢共就这三千骑了,肯定不能在渡河的时候损耗,而对方负责骚扰渡河的骑军,也在大隋骑军渡河的那一刻,撤走了。

王朔部的登陆点,往南五十里,就是祁连城,于是王朔下令,大军渡河之后不准休整,直接南下攻城。

攻城是在入夜时分。

祁连城是土城,不规则的正方形,整体城防应该是参照了中原的风格,土墙还有凸出于外面的墩台,墩台的设置是为了顾忌到城墙的死角区域,也可加大对攻城敌军的射击覆盖。

一般设置墩台的,都是土城墙,因为城墙不会很高,易于攀登,所以从城墙内凸出来的墩台,设置大量弓弩手,就可以照顾到射击两翼,减轻城防压力。

王朔这边带着火油,于是先是抛射一轮火箭,以期能点燃城中一些易燃物,方便我军夜里的视野。

效果不大,但也有点效果。

夜里攻城,对攻方来说大不利,白天在河岸骚扰王朔部的骑军,目的就是往夜里拖。

城墙上可是一抹黑,什么都看不到,但是王朔这边不带火把,怎么登墙?

所以眼下的情况是,城墙上看外面一清二楚,王朔是两眼一抹黑。

管他呢,攻城。

攻城没有战术,就是尽可能的登上城墙,当然,兵种的搭配还是要非常严谨的。

登梯贴墙要快,一旦贴上,立即就得上人,人多了才不会被拉倒梯子,先登墙的必须拿盾牌,腰上挂把刀就行了,只要能有百十来人顺利攀上去,基本就稳住了。

城墙下,还要布置弩手,朝着城墙的垛口射击,给登墙的打掩护,骑兵则是围着整个城池奔来奔去,给对方形成心里压力的同时,也压迫城内的骑兵不敢出来骚扰攻城部队。

王朔是有攻城经验的,他当年跟着贺若弼,打过旧陈首都建康,遗憾的是好不容易打进去了,发现韩擒虎早就从另一边也进去了,所以头功被韩擒虎给抢走了,贺若弼差点当场气死。

建康,祁连城,这两个的城防是两个概念,而且土谷浑根本就没有守城的经验,他们的经验也都是从城内一些汉人那里学来的,对上王朔这种真正参与过大战的,肯定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攻城,比王朔想象中还要顺利。

这就是为什么裴矩对他的安排里,压根就没有提怎么攻城,而是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