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四章 父子谈心(2 / 4)

条运河相继建成,正是江南与山东氏族大展拳脚之时。”

“不错,”杨广笑道:“当初伱向朕提议以十科取仕的时候,朕就猜到你已经看出问题的根结在哪,所以今天才会跟你说这些话。”

杨坚临终之前,才给儿子杨广交了底,其中包括摒弃关中本位的未来政策走向。

但是杨广觉得,杨铭已经看出这个问题,所以提前便交了底,这样一来,儿子就可以配合自己,来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中华南北分裂三百余年,我大隋国祚初创,不足三十年,”杨广起身,慢悠悠的在殿内来回踱步,道:

“你祖父高祖皇帝,统御天下何其艰难,稍有不甚便是分裂之局,如今由朕承继大统,首先要做的就是南北归心,修洛阳,修运河,都是这个原因。”

接着,杨广看向儿子,徐徐道:“想要山东江南归心,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他们进入中枢,参与国事,再以科考,遴选寒门士子,给他们官做,这叫授人以渔,人一旦有了正事可做,脑子里就不会乱想,今后这两个地方上来的人,你要尽量庇护。”

“儿臣明白,”杨铭道:“既如此,那么近几年,父皇是否会常住洛阳?”

“这就是你的聪明之处,”杨广点头道:“洛阳处在关中与山东江南的正中心,只有这个地方,才便于让三家同时参与进来,否则南人远赴关中做官,终究会水土不服。”

这个水土不服,不只是水土,而是包含当地人文习俗,以及行为习惯等等多种人为因素。

而大运河的落成,山东和江南会快速与洛阳融合,但不会与关中融合,为了争抢洛阳资源,地方势力矛盾将会越发突出。

当下是好事,但长久以往,就是灾难。

所以每一条政策,其实都是有利有弊,就看运用的时机是否合适,李隆基刚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安禄山就反了,这就说明这条政策在当时是不合时宜的。

历史上,唐朝山东与关中的矛盾,主要还是世家之间的利益之争,山东士族的上升通道被堵死了。

杨铭继续道:“科考这件事,我们必须做为每年的头等大事对待。”

杨广沉声道:“说时容易做时难,眼下无论京师还是地方,没有那么多位置,想要动一动,也没有那么容易,好在这次河北大乱,朕才有机会给河北士族腾出来一些位置,但终究是有限的。”

杨铭震惊了,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如果说河北之乱,也在老爹的预计之中,那么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