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二章 启民之死(2 / 4)

唁。

长孙这里,收藏着一件东西,**厥大汗节杖,这个节杖,是启民当初与长孙晟分别的时候,送给对方的,只要持有此节,草原各部落都需以礼相待。

换句话说,长孙晟在草原是可以横着走的,因为启民最落魄的那段流亡生涯,陪在他身边的就是长孙晟,虽然两人当时各怀鬼胎,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但日久生情嘛,结下了很深厚的友谊。

康鞘利也是非常哀伤,亲自带人帮着操持丧事,不过他还是请求杨铭,希望能够将节杖带回**厥,

“此物非长孙公不能持有,恳请大隋太子,准许我将此物带回突厥。”

一个节杖,是一种特殊身份的加持,但是这个节杖只有长孙晟拿着才管用,其他人,人家突厥不认。

杨铭准了:“就请特勒带回突厥吧。”

历史上,杨广同志有一段非常丢人的经历,他的第二次北巡,在雁门郡被始毕可汗率领的大军给围了,差点就挂了。

当时杨广同志就说过一句话: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意思是,长孙晟要是活着,突厥不会这么干,由此可见,长孙晟实为大隋与突厥之间最重要的一条纽带。

而如今,这条纽带断了。

当晚,杨铭在东宫与属官们议事,议的就是突厥的事情,新任鸿胪寺卿房彦谦也被召来了。

杨铭皱眉道:“启民这一死,我大隋北方边塞恐出问题,孝冲(房彦谦字)务要善待突厥使者,免生异心。”

房彦谦点头道:“咄吉世正值壮年,必不类其父那般持重老成,太子的担忧是很有必要的。”

杨铭心里肯定是不愿意讨好突厥,但是两国外交就是这么玩的,你不示好,人家举兵侵犯边境,受苦受难的还是大隋的老百姓。

何况眼下大隋本身的问题就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杨广同志。

历来华夏对北方游牧民族用兵,都是倾举国之力,眼下的大隋,还没有准备好,当经济处于上升期的时候,那么边境就必须保持和平。

等到有了一定积累,才可以对外用兵。

突厥是必须打的,这是大隋头等心腹大患。

“多准备一些祭品,让那个康鞘利带走,内史省的敕封诏书,言辞也要妥善一些,尽量减少居高临下的语气。”

杨铭的这句话,是对卢楚说的,但是卢楚在内史省说话不咋管用,所以今晚的议会,两个侍郎萧瑀和王胄也在。

原本殿内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