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四六章 朝堂争锋(2 / 4)

历来就不怎么对付,如果韦家的人站出来帮杨约说话,很容易就会被人猜到,是谁主使的。

“我口述,你主笔,态度要谦和一些,毕竟是有求于人,”杨铭道。

杨茵绛点了点头,吩咐下人准备笔墨,然后在丈夫的口述下,完成了给韦贞的这封信。

洛阳那边,早早收到叔父杨约嘱托的杨玄感,每日的朝会都会挂着一副哭丧脸,就跟死了爹一样。

一次两次,杨广没有问,三次五次,杨广就忍不住问道:

“卿何故伤怀?”

你可算问了?杨玄感赶忙跪地哭诉,意思是杨约年老,身体不好,在淅阳郡过的挺苦逼,很遭罪,怕他扛不住,死在淅阳。

其他族内人,也是跟着感叹伤怀。

这个时候,宇文述就站出来了,说什么十万战马缺口太大,说不得需要民间征调一些,希望皇帝能同意。

民间征调啊屁啊,所有人都知道,民间的大多是骡子,这玩意不能当战马,而好马都在世家和富商手里,想要他们拱手上交,非常困难。

玄感和宇文述事前,是完全没有商量过的,但是他知道该怎么做。

于是主动奏请杨广,说什么天下人都知道我们家马多,殊不知我们家就是给陛下养**,愿意拿出一万五千匹上等骏马,交付朝廷。

杨广肯定高兴啊,一万五千匹马,按今年的均价十五贯一匹折算,那也是二十二万五千贯,关键是,这玩意不是你有钱,就能买到。

一匹可以按十五贯去算,但是一万多匹,你就不能这么算了,这个数目,等于大隋边境每年与突厥走私骏马数量的三倍以上。

太仆寺用一百万贯,也没有能力一年之内,在民间收购一万匹符合标准的战马。

于是有人就开始攻击玄感了,说什么你们家怎么能私养这么多的马?但是这样的声音,毕竟不多。

一来世家们都囤积有巨量马匹,只不过没有人家杨家多,你要是能有杨素那个军功,皇帝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说了,人家玄感话说的多好听:是为陛下养**。

你还能说什么呢?不准人家给陛下养马?

韦贞赶忙站出来,调侃道:“据我所知,玄感在家里做不了这个主吧?”

杨玄感顺着话锋道:“还是德正知我,我在家里说话确实不太行,但是叔公杨约常常教诲,我们的马就是给陛下养的,他的这份心思,陛下应该是知道的。”

杨广不知道,但也只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