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没有奸臣,都是忠臣(2 / 4)

文按罪名那样,将其打为**臣,可现在形势反过来了。他们失去了这个制高点,

那么反对皇帝、并借此求直卖名之路是走不通的。

这个时候还反对皇帝就要有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赤子之心,坚持心中的道义,哪怕因此身败名裂也在所不惜!

朱厚照则在心中冷笑,大明朝要真都是这样的大臣,那国家也不会搞成这个样子!

「朝廷没有**臣,都是忠臣。」皇帝站了起来,摊着手,「遵了圣旨,还有谁不是忠臣吗?」….

刘健已经是老官僚了,但面对皇帝这样的手腕他也很难不心惊。

当今天子,可追古时人杰!

这样的话,即便六科封驳圣旨其实也起不来什么风波,无非就是拉下来、定个**臣的名声,然后换个人罢了。

眼看局势渐定,皇帝不再客气,「传旨,上直亲卫中振武卫、宣武卫、兴武卫、英武卫、金吾前卫、后卫,羽林左卫、右卫共八卫按令出征,前出接敌,大明国境内,有外族敢称兵者,皆斩!」

「传旨,令大同副总兵官杨尚义率领骑兵部队向宁夏方向移动,寻机歼敌,凡

有后退者,斩!」

八卫士兵一共四万五千兵马,杨尚义的骑兵部队是两万两千人马。再加上宁夏、榆林、甘肃等本身就在边疆的士兵,就这么动一下,少说二十万兵马围绕着火筛部。

这种情况下,朱厚照其实不担心打不打得赢,主要还是担心火筛会熘。不过这几年明军一直避让,火筛会选择打一下的概率也蛮大的。

朝廷的兵,是够的。主要是没有称职的将领。皇帝的圣旨里还没明说,也让一众大臣奇怪。

武将啊,还是不够。

从弘治十七年至今,朱厚照搜肠刮肚,就只想到了一个名将,此人名为周尚文。

他是世袭的军籍,接的是西安后卫的指挥同知,他打仗多谋略、擅长骑射,今年也已经整三十岁了。

历史上能够出头,得一直等到安化王造反,作战有功才逐渐升迁。所以说军学院的学生请战是有理由的,没仗打怎么当将军?

武将缺乏,仅有的一个更为珍贵。周尚文一离开学院后,朱厚照便安排他升任指挥使。单独领振武卫,后来各等级卫演武之中,周尚文表现都不俗。

当然,以他的资质,要想作为此次出征的大元帅是不够格的,在下面当个前锋还可以。

这样一来就显得有些尴尬,朝廷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