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她明白了个啥?(2 / 6)

意门生,自然不免上前指导,并向现在学生炫耀起来,而此时狼狈的样子最不想遇到的就是熟人,无法钻进地洞只能尴尬地配合。

从而引起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完全做到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这个本子就像是千锤百炼反复打磨过一样,他们两个人也算是老喜剧人了。居然挑不出来什么毛病,甚至都没啥可以改动的地方。

尤其是蒋龙和张弛都是在社会里摸爬滚打过且没咋滚明白的人,他们俩在看这个本子的时候既心酸又好笑吧。

曾经的得意门生差点混成门童,曾经的远大前程成了别人的前程,最尴尬的是当你自己都快放弃时你的老师却还没放弃你,望向你,眼中充满期待……

如果两人确实没和李浩宇有过交集,他们都觉得这是为他们两人量身打造的本子。因为这和他们的经历也太像了。

最令两人感叹的是《最后一课》的结尾。

两人在看剧本的时候,其实自己也在心里推测最后的结果到底是怎么样。

其实按照正常的喜剧结局并不难猜。大部分剧本都喜欢强行升华一下,也许这样显得立意更高一点。

比如老师早就通过其他学生知道了蒋龙的境遇,自己又得了癌症时日不多,本来是想最后教育一下蒋龙的。

没想到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于是老师让蒋龙做自己人生中最后一部戏的男主角布拉布拉的…………

非要把好不容易营造的喜剧氛围给毁掉,这样就对不起前面那么好的铺排了。其实身为演员他们也不喜欢喜头悲尾。

那实在是太烂俗了。

蒋龙和张驰都觉得喜剧的内核是真诚,不是发自内心的、隔靴搔痒、挠嘎吱窝的,都不是真诚的喜剧。

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但高明的编剧不会把内核强行塞你嘴里。

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最后一课》在他两人的心里也只能从非常优秀的作品,变成一个不那么酣畅淋漓的喜剧作品了。

但是李浩宇的设计没有让他们失望。

结尾他们完全没有猜到。

最后的广播是点睛之笔且完全不突兀,一下子和刚开始埋下的伏笔结合起来。气氛瞬间就来到了高潮,完全地峰回路转。

上一秒还社死得不能再社死.........终于找到了接盘侠。于是一秒钟原地复活,义无反顾的带着老师点亮社死的小火苗。

这个反转瞬间把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