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这是孩子爸爸,我男朋友(2 / 3)

这个治小儿惊厥的偏方,我小时候村里老人还真用过,不过他们不明药理,那偏方时而好用,时而无效,不知不觉,用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不知不觉,他声音越来越低,竟是看入迷了。m.bīQikμ.ИěΤ

鱼开心和司尚在他两侧,探着脑袋,三人头碰头地,一边看,一边点头,各自嘀咕着,“啊,原来是这样啊。这药理很清晰啊,照方抓药的话,为什么会时而好用,时而无效呢?”

“Emmmm……应该是因为没有大夫详细辩证就随意用药了吧。病表相似,实际病机也许完全不同。”

“还有!这里写了,黄泥土需用棕褐壤,密林腐殖叶下三尺最佳。三尺,也就是往下深挖半米多。不过,这是什么道理呢?”

三人同时抬眼,巴巴地望向了储星洲。

储星洲愣了愣,想起了什么,忽然笑了。

“这个,原本我也有同样的疑惑。经人提醒,查阅相关的生物土壤学书籍之后,才窥见一斑。”

她声音清冷、微哑,不急不缓。

这句“经人提醒”,她也说得轻描淡写。

但鱼开心却心领神会,嘻嘻笑了一声。

“密林落叶覆于地表,残落物中含有氧化钙。在一定的降水条件下,这些氧化钙随着含有二氧化碳的重力水,渗到下层。又经过降水和干旱季节的交替,土体水分干湿交替,风化土壤元素迁移,最终产生碳酸钙的沉淀和土质粘化。加上矿物质中的铁,在土体里会水解和氧化,形成游离氧化铁,土体红化,出现了颜色变化。总之,就是一系列的自然气候条件,加上土体里的化学反应,最终才在三尺以下,生成棕褐壤黄泥土。而这样的黄泥土,就是具备药性的。”

鱼开心等人听得一愣一愣的,惊叹,“这样专业的生物土壤学知识,成老前辈那个年代,是如何知道的呢?”

“中医药学离不开一次次的实践和经验总结。这便是典型的一例了。”

太爷点头,“果然中医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啊。”

胡雪见凑近胡老大夫,悄悄问道:“爷爷,我师父讲的这些,您知道不?”

胡老大夫自然是不知道了,不过这不妨碍他敲了一记自家孙女的头顶,“拜了名师,就不认自家爷爷啦?”

胡雪见抱住他的胳膊撒娇,“怎么会呢!”

说话间,陈爆爆在外敲了敲门,探进一个脑袋:“星姐!食堂那边快准备好了,储爸喊你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