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西北顺畅,杨恺大开拳脚(2 / 3)

辖5个师,7个混成旅旅,15个步兵团,1个重榴弹炮团,3个重炮团。

再加上各直属的工兵营、通讯营、医务班,以及各个独立的重机枪连、轻机枪连、迫击炮连,总兵力绝对是超过15万人的。

至于超出一千五千的,杨恺并未完全统计下来。

按照国人的尿性,分两个极端,一种是为了克扣军饷,两千人给你报五千人,多出来的空职赚军饷。

要么是另一种藏拙,两万人给你报一万人,自己养一部分见不得光的私兵。

杨恺的这些人中,后者居多,或多或少的都会养小部分嫡系部队。

团长养个精锐连队,

旅长养个加强连,这都是可能的。

只要不太过分,杨恺选择睁一眼闭一眼。

尤其是绥地、查哈这种地方。

地处偏远,他总不能时刻过去盯着,只要部队维持现状,能够持续训练,时不时的相互调拨,就能保证对军队的控制力。

盘点了内部情况后,

杨恺考虑把各部的人马调拨一番,也不大动,这个营调配到另一个团。那个营调拨到这个旅。

随后安排督察组到地方视察各军,严明军纪,探查地方。

另外则是裴准、孔家兄弟三个旅调动,从西北地区调动到夏宁地区、横城地区、林榆地区。

他们三位在地方经营多年,虽说归顺了杨恺,听从命令跟指挥,但在地方的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这次对外进攻做的不错,并不妨碍杨恺对他们的顾虑。

调动王英、岳维峻、高清三旅往西北地区,分别驻扎在疆新、藏边、宁西地区,稳固地方各县。

这些整编的部队中,还是要继续**年轻军官,轮番调拨,降低他们对军队的掌控权。

同时对各部做思想工作,提升士兵的文化水平及战斗素养。

一群文盲是打不过一群读书人的,读书人脑瓜子灵,心眼特别多。

要让士兵知道,他们是给杨恺卖命,给他们发大洋的是杨恺,给他们分土地的是杨恺,给大家带来稳定生活的还他么的是杨凯。

同时对地方各县进行政务审查,审查各县的发展情况,政策落实情况,地方还有没有大老虎。

整兵,练兵,形成一套成熟的民兵、地方军、西北军的体系。

先招收年轻民兵,在培养成地方部队,若有需要,地方部队中挑选精锐进入正编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