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有一个疑问,不知道该不该说。”刘启辰担心直接质疑皇上的观点有些不礼貌,因而有所顾忌。
“有什么问题尽管提,我们是在讨论学术问题,不要顾忌那么多,说错了我也不会怪罪你。”李向东安慰道。
“在炮管刻画膛线应该可以让炮弹产生自旋转,提高方向的稳定性。可是这样一来,炮管和炮弹的气密性会变差,炮弹的射程恐怕会大打折扣。”刘启辰还是鼓起勇气提出自己的疑问,质疑李向东的设想。
“膛线的存在的确会降低炮弹和炮管间的气密性,但牺牲一点射程,却能大幅度的提高火炮的精准度,这还是值得的。一门打不准的火炮,射程再远也没有什么意义。”李向东解释道。
“一门打不准的火炮,射程再远也没有什么意义。”刘启辰喃喃地重复着李向东的这句话,又陷入了沉思。
刘启辰突然眼睛一亮,很快就想通了,猛然抬头,兴奋地说道:“陛下,您说得太对了。现在的火炮欠缺的不是射程,而是准确性。”
“大多数火炮的射程都能达到十数里远,但真正的有效射程不到一里,就是因为准确度不够,为了命中目标也只能抵近射击。”刘启辰继续兴奋地说道。
“其实可以在圆柱形的炮弹上预设弹带,让弹带跟膛线紧密镶嵌,降低膛线对气密性的影响。”李向东又提出了后世弥补膛线对气密性影响的通行做法。
刘启辰听了之后又是眼睛一亮,感觉深受启发。
刘启辰又提出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如何刻膛线,该刻几道膛线,膛线有多深、多宽比较合适,如何减小炮弹膛线的磨损等等。筆趣庫
李向东对这些问题,他是爱莫能助,没法给出明确的答复,这些只能靠火器研究所自己慢慢进行摸索和研究。
刘启辰没能从李向东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只得提请告退,急匆匆地回去进行摸索研究去了。刘启辰走后,李向东继续处理公务。
其实李向东的公务并不多,日常琐碎的事情一般交由政务院全权处理,他只管大方向上的问题,只要不是他关心的问题,他基本上不去过问,全部交由政务院处理。
李向东根本不会不担心大权旁落,他只要牢牢掌握着军权,就没有什么大问题,也不担心政务院失控,反正还有最高民意委员会那帮人对政务院进行监督。
李向东虽然不怎么过问政务方面的事情,但政务院在一些拿不准的事情上,还是会提交给李向东来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