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三哥发财(2 / 4)

心中的不适,始终保持着微笑。

两人在船上又睡了一晚上后,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客船总算靠到了沅水县城某码头。

半个小时后,贺建军二人又坐上了一艏略显破旧的客船,开始了他们最后一段“旅程”。

五个多小时后,镇上的简易码头上,一艏客船缓缓靠岸,此时已经是下午两点了。

天上已然飘起了雪花,寒风也增加到了四级,呼呼刮过,让人忍不住打了个哆嗦。

贺建军二人随着人流缓缓出了船舱,踏上陆地的那一刻,两人皆都长长松了口气。

此时的两人虽然身体早已疲惫不堪了,但心情却是异常的不错。

二人没有在码头多做停留,而是直接朝着码头之上走去。

出了镇上码头,映入二人眼帘的是一排木屋。

木屋分布在两侧,中间则是一条石板路。

石板路上,人流量竟出奇的多。

而在两旁的木屋则贴满了红对联,挂上了手工制作的红灯笼,显得异常的喜庆。x33

没错!

这条道便是镇上唯一的一条街道,不远处的一栋砖瓦苏式建筑,便是镇上唯一的砖瓦房——镇**大楼。

当然,说是大楼,其实就一层平房,红墙红瓦。

这栋大楼还是二十年前修的,如今墙壁上早已布满了岁月的斑驳。

至于两边的木屋,并非是住房,而是几十年前搭的。

那时候,镇上码头极其的繁盛,从上游而来的船只,都会在此码头停靠,渐渐的,此地的人们就渐渐在此搭建木屋,形成了一个中转集市。

事实上,这种“码头”集市文化,在沅水,甚至整个湖区都十分常见,几十年前,湖区不少地方的码头,都因此而繁荣出了许多集市。

只是后来,随着某些原因,这些集市大多废弃不用了。

镇上这集市木屋也一样,许多不是被当成了公家仓库,就直接废弃了。

也正因为如此,两人一路往前走时,还会时不时发现一些木屋直接坍塌了。

说实话,贺建军心中觉得有些可惜,但他也知道,这是因为特殊原因而造成的。

不过,他相信,随着政策的开放,这些木屋一定会有其用武之地的。

毕竟在未来的二十年内,湖区的交通仍旧会以船只为主,码头也会重新繁荣起来,而围绕码头建成的集市,自然也会跟着再次绽放出其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