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粮食的用处是让人活命(3 / 4)

留下了中间比起元宵大不了多少的弧度说:“这么大就足够了。”

“照你的意思,头一批做出来的货,是打算随着年下的衣裳送到客人手里的,弄得那么大做什么?有点儿样子能瞧得见不就行了么?”

元宵大小,烧饼厚薄。

薄薄的一小块儿,既是省了本钱,也让人知道了还有这么个新奇玩意儿,一举两得。

徐二婶自从接管了绣庄后买卖经翻得哗哗的,张嘴就有自己的门道:“你是合计着用猪油底子来做的,前后的本钱可不少,不花钱白送到手的便宜,何苦一次给了太多?”

“这模子的大小最好都再缩上一圈,到时候做出来了,单块儿的是一个价,不同花色的可组成个盒子,四块六块八块都可。根据盒子的不同材质,价格上的说头可再翻出不同的花样,送礼自用都两相宜,那才是妙呢。”

徐二婶说着撑不住笑出了声儿,催促道:“只是嘴上说了不顶用,还是得先把东西做出来才好。”

“我在这边把能一次送过去的单子给你拟出来,只等着你来上货!”

桑枝夏揣着一盒模子出了绣庄,转道又去了粮庄里查看。

薛柳已经先一步到了地方,正在粮庄管事的指点下查看店里摆出来的粮食。

偌大一个粮庄,只卖徐家地里产出的那几样肯定不行。

从别处收来的高粱小米各色豆子,还有不同品相的白面杂粮面,只要是有人进了铺子说得出的,铺子里就一定拿得出来。

桑枝夏今日来,一是例行查账,二是为了提醒店里的管事。

“今秋许多地方的收成都不太好,入了冬后粮庄里的生意多了是好事儿,可有一点规矩不可破,不可提价。”

这些粮食都是秋收时收来的,粮仓里堆了不少,不愁找不到卖的。

只是当时买入时的价格不高,摆在了店里也只是赚些毛利,只要能多少有些赚头,那就不能趁着天时不利胡乱抬价。

粮庄里的管事是跟桑枝夏熟了的,听完笑着点头:“东家放心,该有的规矩底下人都知道,只是……”

“只是入冬后县城里各处卖粮的地方或多或少都涨了一些,咱家一点儿都不提合适吗?”

秋日时粮庄的生意多是惨淡,往往都要等到入冬开春后青黄不接的时节,才有可赚之机。

就这么眼睁睁地放过去了?

“有什么不合适的?”

桑枝夏翻了翻手里的账本淡淡地说:“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