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各方动态(3 / 3)

而过。

“借刀杀人?

大将军,不知你准备借谁的刀来诛杀那东方凌羽。”丞相霍光上前说道。

“东洲诸侯。”

“我皇,东洲大陆自东洲战神东方杰下落不明之后,诸侯并起。但他们总体实力相差不大,但那东方凌羽敢于自封圣王,可见其野心不小。

那些诸侯不会坐以待毙,定会组成联盟,一举拿下黄州。只是,现在他们需要一个契机罢了……”

赵充国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讲与禹皇听。

不得不说,赵充国的战略眼光以及对**局势的分析十分到位。

赵充国西汉大将,善于治军,爱护士兵。

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

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

这完全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当时他的主张受到朝廷大臣和宣帝的一致反对,但他无所畏惧,反覆上书说明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终于为宣帝和大多数朝臣所接受。

其次,他的留兵屯田之策确为深谋远虑之议,不仅在当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因此他不仅是一代名将,而且是享有盛誉的军事家。

此外,还应该指出的一点是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集中表现在晚年,七十三岁时,主动领兵出征,七十九岁凯旋回京,以如此之老龄,顶风冒寒,坚守边境,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不光是赵充国,其余的麒麟阁成员都是那个时代的精锐。丝毫不逊色云台二十八将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大禹能够得到这些人辅佐,东方凌羽想要一统九洲大陆,可想而知其难度有多大。

禹皇大殿之上,禹镇海和这些能臣商讨后,决定由丞相霍光亲自到东洲传令各路诸侯,讨伐东方凌羽的僭越之罪。

一场阴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只是现在的东方凌羽还不知。

只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禹镇海还不知道,已经有一只眼睛在盯着禹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