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东南形胜(2 / 8)

,“将他剥干净了,挂到城楼上去,在旁边写五个大字‘薛家大**’。”

董孝卿真是又悔又恨,只觉得倒霉死了,若这薛大**不来,贾参将说不得还会送她一首词,如今可好,平白还把薛家也给得罪了。

薛家在贾琮的眼里算不得什么,可董孝卿只是个做皮肉生意的,对权贵富商,她唯有巴结讨好的份。

贾琮在她这里喊打喊杀,她扰得她生意做不成,她也只有担惊受怕的份,一个字都不敢多说。

好在贾琮还算有点良心,临走前,要了笔墨纸砚,随手写了一首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扔给了她。

这是能够为太上皇的圣寿节抄写《道德经》的字,是她从未见过的元泽体,只是读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姑娘有些茫然。

这首词,与她一个**何干啊?

贾琮笑着扔了笔,大踏步地走了出去,他今日若是在这秦淮河畔的烟雨楼中,写一首柳永的《雨霖铃》,明日,等待他的将是怎样的口诛笔伐,可以想见。

眼下,贾琮要做的事情太多,在这边的布局也到了至关紧要的时候,皇上那边的压力应该顶不了多久,很快,他就要被召至京城,这节骨眼上,贾琮可不想太过引人瞩目。

如今,被推至风口浪尖的人,应当是赵咨璧了。

盐政改革若是起了头,林如海这个巡盐御史也该当到头了,贾琮对这岳父并没有太多好感,但无论如何,看在黛玉的份上,他都要关照一二,至于说,林如海自己要作死,他也没有办法。

林如海的一只脚早就踏在了贾家的船上,要不然,当初,他如何会舍得把黛玉送往贾家?

金陵城,薛家。

天色已晚,宝钗与姐妹们闹过一阵后,便回到了屋里,薛姨妈正坐在罗汉床上,跟几个管事妈妈说话,看到宝钗来,忙招手,“我的儿,怎地这会子才回来?”

宝钗已过了十三岁,生得体态丰盈,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薛姨妈越是看,越是欢喜,她这女儿比起儿子来,真是强了一百倍不止。

“今日跟嬷嬷学规矩学得如何了?”薛姨妈问道。

家里专门请了从宫里出来的嬷嬷教规矩,宝钗自然知晓这般的用意,她也颇有些雄心壮志,知道进了宫,自己的一身本事才有用武之地。

若非如此,她家里是皇商,自古以来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