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和珅的言语(3 / 4)

珅便跪下请安,弄得一旁的萧纲有些不适。

于礼,亲王封地最高文武官员,议事躬身行礼便可,如此作态,全无朝廷二品大员之官格,让那穿着铠甲不便下跪的萧纲何以自处。

倒是杨宸瞧着情形给萧纲解了围,急忙起身去扶:“和大人不必多礼,萧将军披甲不便,也不必请安了”

扶着这好似又胖了一圈的和珅,杨宸确实不曾看出哪有一分能臣之像,更不解为何自己的皇兄太子杨智对其推崇至极,有朝一日要让眼前之人入京做个一部阁老。

“今日,二位大人来府,可是有事与本王商议?”

杨宸坐下之后,将手一挥,二人再行礼,也一同坐下。按着旧例,当是文官先言,和珅便又是起身:

“启禀殿下,微臣确有事要奏:一乃殿下不日便要返京,为定南百万生民计,臣有一言,想说与殿下”

“哦?”杨宸倒是有些意外,这和珅从前都是一副万事好商量的神情,如今神情倒是像夫子给学生上课一般。

“朝廷每夕月二十八,便会有六部首官,与三省知事一同入宫与司礼监,在陛下眼前结清我大宁一年开支,来年预算;臣知殿下欲为定南百姓争上一争,可依臣所见,不争方才是大争”

和珅这如八卦太极一般的言语说得杨宸和萧纲有些懵:“不争便是大争?”

“来年朝廷预算已有定数,殿下身为陛下之子,恕臣大不敬之语,殿下当为朝廷分忧,而非去为那几十万两灾银与六部交恶,故而微臣恳请殿下,赴京后,莫要在此事与三省阁老争个不快,而当先言我定南楚藩不为朝廷添乱,不需灾银,只需朝廷下道奏折,不为我定南商旅出各道,而横生阻挠”

见杨宸仍是不解,和珅便说得更直白了些:

“微臣在衙门里算过,平乱过后,海州、云州多年废弃直道,每日往来商旅出往各道皆多了起来,仅顺南堡红湖码头,一年便能获二十万两,加之海州之港,朝廷怜我定南地处偏远,赋税较之中州仅有半成,若是朝廷明令各道不与设卡,商旅往来,藏富于民方是我定南民生之大道”

一语点醒梦中人,与传统官员**商重农不同,和珅对着商旅往来是极为看重,先前兵乱,宁愿送银给各山匪徒,都不愿清剿交恶于山匪便是此因。定南卫赋税不过中州各道之半,只要不经灾年,自足全然不是所需忧虑之事。ъìQυGΕtV.net

任巡守以来,不过三年,定南卫两州之地,筑堤十余处,凿井数千,拓直道,无一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