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受教(3 / 4)

让下人给他牵来了马,而杨宸转首对萧玄吩咐道:“你收拾一下,过几日随本王去巡边”

“可小人已经随家父卸甲了”本想借此说林海些不是的萧玄立刻就尝到了苦头,玩起心术,在杨宸这里他可是嫩得太多。

“朝廷是让你爹不做阳明指挥将军了,可有明令让你也卸甲归田?年纪轻轻,大宁养一个少年将军很容易?本王知你心里有气,去边关给本王挣来便是,萧家为你丢掉的脸面,还得靠你自己去捡起来”

此言自然是在点他云都山用步卒围攻数日反而损兵折将的事,胜败是兵家常事,很少有平生从无一败的神将,所以在杨宸这里,败一次算不得什么,何况这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名将都得靠一场仗一场仗的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

若赴理关巡边,关城之外不远便是南诏和羌部的厮杀之地,如此机会,怎么可以错过。

萧玄哑然未敢作答,两眼望着前方山路,一拍马腹之余,还不忘点一下安彬:“一会有要事同萧将军商议,你们相距二十步便可”

“诺!”

贵山北侧,皆是松林,沿山道直上,在与萧玄的相谈中杨宸证实了自己的猜测,月依能够领兵打到阳明城下,是萧玄的有意为之,为的就是让朝廷知道,定南边军经过五年的刻意疏远,战力已经不足以稳固南方。

可有两件事是萧玄预料之外,其一,互市压三夷过甚,致使南诏竟然真的可以伙同藏司、羌部和廓部一同出手;其二,月依神来一笔领军绕开了宁关过后没有去预料中更为轻易的云州和海州,而是选择深入腹内,直扑阳明城;其三,朝廷没有追派饷银,整顿边军,而是让杨宸就藩来稳固军民之心。ъΙQǐkU.йEτ

当然,从萧玄的几句话里,杨宸也得到了一些不大想听的话,例如和六韬之一的《文韬》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殿下,下臣知殿下少年心性,有建功立业之心,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臣愿殿下暂敛好战之心,当以先整兵备武为要,于民,更始休息;于军,奖功罚过;于边,重整关城;于外,坐山而观之.....”

此时的杨宸不就正是立于山巅,在阳山顶上,一览阳明全城,当然,比起长安,这大宁一角的阳明城可逊色太多。除了那座清晰可见的王府,竟无一处有高门侯府的气派。

“好战之心?萧将军,你这么说本王,不怕本王怪罪?”

“殿下,此言,下臣也同殿下的皇叔说过”

“皇叔如何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