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欲挽天倾(3 / 4)

紧地握着尚方宝剑,看着下方疲惫不堪的军队。“督师,不能出关啊!”

几名总兵,跪倒在他身前苦劝。

其中一人,还从怀里掏出了一枚熟透的柿子,泪流满面地说道。

“您忘了柿园之役是怎么败了的吗?现在河南赤地千里,半点人烟都无,我军不固守潼关天险,反而要出关迎贼,一旦离开潼关,极难找到李自成的踪迹不说,补给线极容易被流寇切断,此乃兵家大忌啊!”

另有一将说道:“唐朝哥舒翰,西屠石堡取紫袍,横行青海夜带刀,何等煊赫人物?一出潼关,以疲兵弱旅,主动弃守关隘浪战于平原,取死之道矣!”

这位戎装大员,非但没有向从前一样,拔剑斩下这些“畏战”的总兵的头颅,反而看着远处关河,一声长叹。

“本督师又何尝不知道?”“可是......皇命难违!”

这名身着戎装的大员,紧紧地抿起了嘴唇,面色变得严肃而坚决。

他用一种近乎决然的语气,拔出尚方宝剑,向部下宣布了自己的命令。“虽千万人,吾往矣!”

“今日,出关!”

众将士神色奋然,竟无一人再劝阻,反而各自整备兵马。然崇祯十六年十月初三,有云,传庭死,大明亡。

女真围城,二十四万大军联营上百里。

站在城头,看着城外黑压压无边无际的敌军。所有人的心里,都打起了鼓。

毕竟,在不久前,他们还是普通的百姓、力工、瓦匠、脚夫。“怕了?”

一个穿着灰衫的中年人温和地看着同伴。“不......不怕!”

“有阎典吏在,我们不怕!当初就是您带着我们对抗江匪的!”民众鼓噪起来。

此时,城外马蹄声响起,却是数名高头大**骑兵,拥簇着一位身着华丽甲胄的将军来到城下。

这位将军还是个大嗓门,放声道。“江南无主,君早降,可保富贵!”

城头之人一看,却是投降了女真人的总兵刘良佐。那灰衫中年人不卑不亢地回答道。

“某明朝一典史耳,尚知大义。将军为国重镇,不能保障江淮,乃为敌前驱,何面目见吾邑义士民乎?”

刘将军勃然色变,怒斥道:“钱谦益都降了,你比之钱谦益又如何?”灰衫中年人笑意温醇。

“我一介小吏,可惜天生骨头硬,跪不下去。”

刘将军闻言,反倒一怔,一言不发地策马又带着部下惭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