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叩阙(3 / 4)

!”

那位王教授也跟着说道:“洪武二十七年,赵麟的下场你们都忘了吗?”

此言一出,刚刚热血上头拥簇至此的监生们,顿时冷静了下来。

这些年轻人大多都是南直隶的士绅家庭出身,平日里仗着父辈传承荫蔽,无论做什么事,总能占到几分优待,所以难免做出这种一腔热血便要集体叩阙的事,可若真让他们去断送大好前程,那就是两回事了。

一瞬间,监生们左右顾盼,目光再次聚集起来的时候,却已经不似刚才那般激动

姜星火见如同热水沸腾的人群被逐渐降下了温度,当机立断道。

“生员们!”

“你们都是知书达理的读书人,心中一腔热血,姜某跟你们年龄相仿,能理解!

“你们想辩说分明,是为大明好,姜某想变法维新,也是为大明好。”

“你们如初升之日,未来必将光芒万丈,你我所为,皆为国朝、百姓,便非是同路之人,也该有几分慰藉。”

“姜某以这国师之职向你们保证,今日误会,不管是生员还是官员,朝廷不会追究任何一人,你们且在国子监各级官员的带领下,安心回国子监便是。”

公正地说,姜星火的这一席话,语气自信,言辞诚恳,对国子监的生员们,造成

了很大的冲击。

如果这位年轻的有些过分的国师没说谎……....他也似乎确实犯不着说谎,那么今晚发生的一切,应该就是《邸报》在印刷过程中,因为一字之差,造成的误会。

群情激奋的时候固然想不到这些,可如今冷静下来,却晓得,不管是擅自离开监区、聚众闹事、夜间闯宫,一件件可都是大罪!

毕竟,国子监的规矩,确实森严,朱元璋规定了国子监生员平日里不许随意言语、不许请假、不许说伙食不好吃等五十六条起步流放的监规.....

而按照洪武朝无事时每年尚且有百分之十五左右的充军流放处罚概率来看,一旦从严从重,这些生员判个流放烟瘴之地都是轻的,大概率是要被统统枭首!

而且,这位明显是皇帝宠臣国师,竟然拿自己的位置来给他们担保不会追究他们的责任,这让这些国子监生员除了安心,还有些隐隐地意外和感激。

这便是刚才朱高燧看到的那一幕了。

而太平街右侧河边的宋礼,此时也抱着树松了口气。

真没想到,这般难以处置的弥天大祸,竟然被国师应付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