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重说一遍!(2 / 3)

看出来了,他若再说一个不字,皇帝手里那柄带血的剑,一定会毫不犹豫刺穿他的喉咙。

他不想成为第二个李邺。x33

颤抖着声音,他认怂了:

“臣知错了。正所谓太阿之柄不可授于人,人主之权不可移于下。

陛下深鉴此弊,排斥群邪,奋然独断,使威权皆出于人主,则颓纲废纪可以复振,天下之治无患不成。

陛下乾纲独断,乃当有之举。臣等一体遵从。”

说着,他慢慢后撤半步,眼看那剑尖没有跟着进来,这才双膝一软,跪了下去。

大殿之上再次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右谏议大夫范宗尹之前慷慨陈词一番谏言,有理有据,很多人听得连连点头,可皇帝简单粗暴,直接一柄剑就让他改口,真是让人愕然。

也让这一众臣子知道,现在的皇帝,当真是一言九鼎,绝对不能违拗,否则真的就是死路一条。

赵桓看到了众大臣眼中的惊惧和敬畏,这才满意地收回了长剑,朗声道:

“南壁守御使薛弼,户部尚书梅执礼,上前听令!”

两人赶紧出列躬身答应:

“臣在!”

“朕命你二人为军机大臣,协助朕料理军务,依照朕的旨意行事。”

“遵旨!”

众人有些不明白,皇帝怎么选了一个管伙食团的光禄寺丞,一个管钱袋子的户部尚书去帮他料理最高军事决策,真搞不懂了。

他们哪里知道,赵桓并不需要所谓的军事参谋,他只需要具体执行者。

一个是军事上的,把他的军事战略细化成战术方案,这人就是军事奇才薛弼。

一个就是军队后勤保障上的执行人,那当然就是朝廷大管家梅执礼。

目前这两个人就够了,他们帮他细化他的军事谋略。如何对金作战,如何驾驭宋朝这架陈旧的老牛车,对这个时代的一切了若指掌的赵桓早已经运筹帷幄,无需别人献计。

正在这时,有御前侍卫拿着一封信跑进来跪在地上禀报:

“启禀陛下,金军射上城楼送来一封信。”

说着,将那封信双手捧着举过头顶。

赵恒抬手将信接了,抽出信纸,只见上面写道:

“大宋逆天贼义,干纪乱常,肆害忠良,恣为暴虐,穷奢极侈,上下相蒙,阉竖擅权。残虐海内,人怨神怒。

此天夺之鉴,假手于我大金。今大金应天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