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理财宰相(2 / 3)

的自请罢相劄子,何栗的没有批准,而张邦昌的却批了。啥意思?

黄经国带着人走了,张邦昌还是呆若木鸡的站在那。

耿南仲跺脚道:“官家怎么能这样?这,这太不妥当了吧?老臣要进宫去见官家,请他收回成命。”

耿南仲跟张邦昌两人是一伙的,都是投降派,两人可谓狼狈为奸。

如今张邦昌被罢相,他觉得少了一个强有力的同盟军了,朝堂上他的声音就没那么响亮了,当然不干。

可是他才走了几步便站住了,想起了官家此前的杀伐果断,他能废掉张邦昌,如果自己针对这个圣旨去找官家理论,官家会不会认为他抗旨不遵,一怒之下把他的职位也给罢了?那岂不是自己也被连累吗?

他虽然一把年纪,但副相的这个职位他还是看得很重的,可不愿意为了张邦昌就丢掉。

他咳嗽一声,同情的看着一脸失魂落魄的张邦昌,拱手快步离开了,没有去皇宫,而是回家去了。

陈过庭和何栗也告辞离开了。

张邦昌这才像全身跟抽了筋似的瘫坐在了交椅之上,到现在他还没明白过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有一点,他清楚宰相的宝座已经离他远去了,他的仕途估计就此走到头了。

……

城门楼上。

赵桓心情很好,张邦昌罢相,这宰相位置就空出来了。

赵桓并不想马上提拔人填被上去,先空着,他要留给另外一位重要的人物,不是李纲,李纲他另外有任用。

他要找一个懂经济的人当宰相,把大宋的经济搞上去,国库充盈,他才能干很多事,现在光靠节流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开源。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没有钱什么都干不成,这是当务之急。

他的目标人选就是赵鼎。

赵鼎是南宋时名相,为人正直,懂经济,知人善任,他任用了几个懂经济的大臣,把他们团结在一起,把南宋的财政搞得有声有色。

正是他,使得南宋在丧失了黄河流域这传统农业区重要财税收入来源之后,依旧能靠整顿商业使得国家富强,国库充盈。

正因为有了钱,南宋才能支撑长期的战争,从而在与金军对抗中并没有败下来,守住了半壁江山。

因此,赵桓在罢除了张邦昌宰相之位之后,传旨让赵鼎来见自己。

此刻的赵鼎只不过是直秘阁京畿提刑兼转运副使。

赵鼎得到宣旨,急匆匆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