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厢军解甲归田(2 / 3)

这牵扯太大了,虽然之前的大宋皇帝都知道这个问题,但谁也没有决心、勇气和能力去彻底解决冗兵的问题。

岳飞绝对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官员。之前有若干官员都曾上书要求解决冗兵,裁减厢军,但基本上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皇帝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是有后顾之忧,毕竟数十万厢军全部解甲归田,如何安置?

皇帝当然能想到开荒,但军屯开荒可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开垦需要一定时间来积累,至少几年时间之内田地的收入不会有大的长进。

毕竟刚开的荒地跟地力肥厚的耕田是没法比的,所以刚开垦的荒地的粮食产量很低,很多百姓都愿意交租子耕种现成的耕地,而不愿意去垦荒。

几十万的厢军安置问题解决不好,必然会出现大乱,造成朝廷的动荡。

之前的皇帝宁可花钱把这些兵养起来,也不愿意他们去震动整个朝野。

而现在赵桓面临的局面就不一样,北边金军大举入侵,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流失,迁到了南方。使得长江以北黄河和两淮地区传统农业区出现了千里无人烟的局面,很多上好的耕地都长满了野草,没人耕种。

毕竟谁也不想冒着战乱被杀的生命危险去种地,产出的粮食绝对比不上脑袋值钱。

赵桓已经下旨对土地进行赎买,所以很多有耕地的百姓在南迁前都把耕地卖给了朝廷。朝廷收购这些田地开出的价是比较youren的,都愿意出售。

当然,朝廷没钱给现金,给的都是盐钞,而盐钞在宋朝相当于有价证据,可以自由流通,拿去可以换票面标注的食盐用于出售牟利。

当交子崩溃之后,盐钞成了主要的纸质货币。

正由于赵桓手里有了北边大量收购的农田,所以这三十万厢军一旦解甲归田,也就有了安适的地方。

同时,厢军成建制的退伍,并组织起来从事农耕,就能使得北方战区的土地得到耕种了。

金军南下时,为了筹措军粮,会劫掠城里的粮食,但并不在意田里的粮食,只要有军粮,他们更注重抢劫大宋的金银珠宝,而不是沉重并且单价不高的粮食。

要知道,把把粮食从大宋运到白山黑水,那成本都会远远超过粮食本身,这笔生意不划算。

因此,地里的粮食,尤其是没完全成熟庄稼,金军是没有什么兴趣的。所以北方战区的粮食如果由军团普遍耕种后,至少能保证大部分庄稼有收获,不会被金军抢走。

岳飞说完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