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困死西夏(2 / 3)

听令。”

两人迈步出来,躬身施礼:“臣在!”

“朕命令你二人从陕西和陇右都护府两个方向,按照范仲淹之前的思路,构筑山寨稳步推进,逐步蚕食,不给西夏任何可乘之机,谁也不许孤军深入。若有违令贪功冒进者,无论胜败,一律处斩。”

此话一出,一众武将都是心头一寒。

皇帝这个命令表现出了绝对的强势,只要你贪功冒进,哪怕是立了功,杀了敌,同样要被斩首。

因为就担心西夏使用苦肉计,牺牲一小部分兵力装作战败,诱骗宋军孤军深入追击,从而包饺子,这样的诱敌深入的招数是西夏惯常使用的法门,在西夏战争中多次出现,使得贪功冒进的宋军遭受重挫,甚至全军覆没。x33

所以赵桓一开口就下了死命令,只要贪功冒进,不管胜败一律处斩,就是为了防范于未然。

刘锜和吴玠都是心头一凛,急忙躬身答应:“臣遵旨!”

赵桓又说道:“你二人在构筑山寨的同时,在与西夏接壤的数百里范围内实施严格的坚壁清野,并随着山寨往前推移,将坚壁清野的范围扩大。

在划定的坚壁清野区域内出现任何人,不管是宋人还是西夏人,不管是商人还是普通百姓,还是放牧者,一律处斩。

当然事先要做好通告,边境要设岗哨,防止普通百姓误入坚壁清野区,只要我们堵死了西夏从大宋获取物资的这个途径,西夏不攻自破,这一点在范仲淹时期就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赵桓看过史料,知道的很清楚,在宋仁宗时期,范仲淹推行的山寨加坚壁清野政策,就是严格的封锁了西夏边境,禁止任何贸易。

而西夏除了出产盐是宋朝需要的外,大量的生活物资,包括粮食都要依赖于大宋,要通过各种的走私途径获取,尤其是粮食。

因为西夏本地产的粮食远远不够当地人生活所需,还从北边的辽朝和现在的金朝获取粮食,那都不现实,那些地方都是辽阔的草原,只适合放牧,不适合种植粮食。

而人只吃肉是绝对不行的,必须有主粮。

因此在宋仁宗时期,这个政策实行几年之后,西夏尸横遍野,一个村一个村的被饿死,百姓苦不堪言。x33

对西夏百姓来说是残酷的,但这就是战争,没有办法,逼着西夏人内乱,当时就有不少西夏人逃到了大宋,请求收留,为了活命,也有不少人起来杀官造反,不愿意再跟大宋打仗。

当时的策略已经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西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