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神童非虚(3 / 7)

明和嘉靖的羊毛。

所以他只能嘴**,反正契约都是真实的,白纸黑字,按着手印呢!

“海大人,徐家从不仗势欺人。这些农户都是自家有了困难,自愿将土地卖给徐家的。”

海瑞冷笑道:“哦?那请问这些土地每亩价值几何啊?”

徐璠咬咬牙:“五两到十两左右,要按地来看。”

徐璠是聪明人,他当然知道海瑞这个问题后面还跟着问题呢,所以故意把价格压低了一点说。

海瑞点点头:“人在急等着用钱的时候,地价**卖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不过这些土地加起来有多少亩?”

这个是没法抵赖的,不说堂下跪着的那么多农户,就是契约也能查出来。

“二十万亩左右。”

海瑞笑道:“应该是二十多万亩,就按二十万亩算吧,五两到十两银子,就按七两算,也得一百四十万两。

徐大人家虽是大族,一下拿出这许多银子,想来也不容易吧。不知这钱财从何而来呢?”

徐璠顿时语塞,天地良心,他家要说几十万两银子,那还是拿得出来的,一百四十万两现银,那是真没有。

就是有,也不敢说有啊。他家最挣钱的来源,是这些年在海上走私所得。可这个收入同样是见不得光的呀!

“海大人,我徐家世代居住在松江府,一代代的积累,颇有财富。而且我家祖上盖房子时还曾挖出过金子……”

徐璠用的这一招,是当时官员解释不明财产时最常用的一招,那就是我家祖上有德,挖到宝了!

挖宝的方式不拘一格,在不同版本的故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盖房子,其次是挖井,再离奇一点的就是上天赏赐。

例如某人据说很孝顺,但是家境贫寒,然后忽然有一天就在家里的菜园子里挖出了两大坛金子!

而且这坛子上还写着字:这是上天奖赏某孝子的,官府不能抢,盗匪不可夺,否则统统倒霉**!

在《聊斋》《子不语》这一类的故事中,都出现过类似的故事,萧风小时候看书,还曾经傻乎乎的感动过。

后来这类故事看得多了,萧风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凡是得到上天赏赐的孝子,后来都高中了,都当官了。

然后萧风就觉得这个故事的时间顺序可能有点问题,就是这往往是这位孝子当官后写的回忆录,或者是其后人对别人说的,然后被家记载了下来。

那以后萧风就不瞎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