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七章 废立(三)(2 / 4)

代晋 大苹果 1559 字 7个月前

的决定。无非便是一步到位和再等一段时间的选择罢了。犯不着冒这么大的险。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正是自己阻止了事态变得更糟。因为若非自己得知了消息禀报了谢安,京城兵马若是没有准备好的话,桓温或许会趁着京城兵马不注意,大军突入京城,控制局面。

京城兵马大多数都驻扎在城廓内的几个台城之中。若无准备的,被桓温大军突入城中,只需将几个主要驻军的台城包围起来,那便可完全控制整个京城。

好在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三万中军在得知消息之后,早已全部做好了准备。早早发现了桓温大军的踪迹后,便已经上城防守了。甚至守城的物资都已经搬运了大批在城头上,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这一切其实有些奇妙。一个本不属于这里的穿越者,让桓温不得不选择了一条路,而这条路居然是正确的历史的走向。照这个逻辑推理下去,倘若没有李徽这个穿越客,岂非桓温此次要夺位成功了?那真实的历史岂非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然而李徽在后世所读到的历史却是**涉过的历史进程,这岂非有些诡异,是一种悖论?

此刻崇德宫中,太后召集朝中重臣正在商议对策。在云龙门外等候的许多人都在焦急的等待最终的结果。但李徽知道,结果就在那里。桓温退而求其次的目标便是行废立之事。这其实是他早就定下的计划,从他准备充分的安插在宫中的官员和收买的寺人写好的口供便可以看出来。

当然,手段如此的卑劣和直接,倒是令李徽大开眼界。造谣司马奕不能人道,一个生了三个儿子的皇帝被强行冠以**的病症,当真是荒唐之极。

可笑的是,虽然荒唐,但在城外大军压境的情形下,却又显得那么行云流水。似乎一点也不违和。李徽算是明白了,在这个荒唐的时代里,发生任何荒唐的事情都并不奇怪。自己应该学会见怪不怪才是。

此刻李徽除了身上有些冷之外,并不担心即将发生的一切。历史的进程没有走偏,那便是李徽最想看到的结果。因为一切都可预测。

至于说大晋的皇帝司马奕冤不冤,这件事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李徽并不太关心。除了自己和同自己有关的人的命运,李徽还犯不着为了司马奕和一些不相干的人去无畏的愤怒和共情。李徽可不是一个立志要效忠大晋皇帝司马奕,要和逆臣贼子鱼死网破的人。

崇德殿中,烛火摇弋闪烁,里边的气氛是凝固而冰冷的。崇德太后坐在上首,整张脸陷入在黑暗之中,看不清她的表情。但她的身体是紧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