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送行(4 / 5)

聚在一处,谈论他们本地事实。

没有人比他们更加了解自己所管辖之地的事物,宋雄每日与他们接触往来。北到云中,南达交趾,东临东海,西至凉州。若说见识之广,汴京文武百官鲜有人比得上宋雄的。

宋雄能够通过接触各方官员面,了解大虞朝廷四方情况,其中自然包括经济。筆趣庫

江南的发展情况,宋雄虽不在其位,脑中却有一个大概印象。「寇兄当知昔年黄巢在广州屠戮十万胡商之事。」寇湘道:「知道,广州通海夷道的通畅,致使西方胡商齐聚广州,为当时朝廷带来了丰厚利润。但因数量太多,渐渐生出动荡,与黄巢发生了冲突,最终覆灭。」

宋雄问道:「那寇兄可曾想过为何会有十万胡商齐聚广州?」

寇湘理所当然地道:「商人逐利,自是有利可图。」

宋雄微微摇头道:「寇兄高洁,看不上商人逐利,却不知这利润能让朝廷更加强大,让天下读书人有更好的读书环境,让百姓更加富足.....」

寇湘道:「某并无此意。」

他有些纠结,其实不只是他,很多庙堂上的文人都陷入了纠结。士农工商,老祖宗定下的规矩。

重农轻商是之前历朝历代的铁律。

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商人的存在价值意义开始为世人所接受。

就连郭荣,早年为了补贴家用也去当过一阵子的商人,贩卖过茶叶。在唐末商人之子已经允许科考了。

大多数人都重新认识商人存在的价值意义,如宋雄这种开明的,完全接受。

寇湘这类思想顽固的,难免有那么点点不适应,但他们也承认商人确实能够带动经济,促进国家的强大。

宋雄也不点破,只是道:「华夏素来轻商,并未真正意识到十万胡商齐聚广州这背后巨大的利润。华夏自古以来皆以天朝上国自持,欢迎他国远来贸易,自身却鲜有大商走出去。陛下高瞻远瞩,他在南海采取了主动贸易的手段,将近海利润接收为己用。为此西方的胡商还闹过,说什么于民争利。让泉州刺史符昭信逐出了泉州.....事情还传到了陛下耳中。陛下直接下令,让南海诸国不得与其通商,还命南海水军对方不在护航之内。整个南海,无敢不从。」筆趣庫

「陛下此去北征两载,朝廷多路并进,何故国内经济不大受影响?便是得江南、南海诸国支助。」

「交趾地处偏远,可交趾的叫什么来着,对,红河三角洲.....还是陛下给取的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