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竖子欲反乎(4 / 6)

认识的,还喝过酒,因为大家都是边境人出身,而董卓走的是武人的路子,而李儒走的是读书人大儒的路子。

大家都是被关东士人排挤的对象,所以之前还喝过酒,但也只是喝过酒而已,什么时候成董卓谋士了?

随即,李儒就转过身来,神色冰冷的看着楚轩:“是你,幕后黑手就是你,你为什么要陷害我?”

听到这里,楚轩微微摇头:“文忧这话从何说起,我什么时候陷害你了?”

“你炼神有成,论修为乃是天下有数的大儒,纵然是卢尚书(卢植)比你也强不了多少,可论官职却只是区区一个太学博士。”

“再看看袁家子,那袁公路不过是一个浪荡子,如今却已经是虎贲中郎将,袁绍更是天下党人领袖。”

“文忧,甘心吗?”

听到这里,李儒盯着楚轩,一动不动的盯着他足足看了一刻钟,可惜却什么也没看出来。

在这一刻钟内,楚轩一直是睁大眼睛看着李儒,与之四目相对,目光澄澈无比,呼吸也没有丝毫混乱。

一刻钟后,李儒觉得自己可能什么都看不出来了,所以就不再愤怒,而是瞬间恢复了冷静:“甘心又如何?不甘心又如何?”

“如果文忧不甘心,可以前往河东。”

三国演义第一回出来的时候,灵帝没有处理刘备,不代表三国演义第三回出来的时候,灵帝不处理董卓。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更别提演义之中,董卓的行为,比刘备的行为恶劣不知多少倍了。

反正,如果不出意外,朝廷一定会处理董卓,而董卓也一定会反抗,至于什么时候反他**,就看后续局势发展了。

而对于董卓来说,立刻起兵造反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活的时间长一些。

否则,等到朝廷动用大义名分,使用阴谋阳谋,甚至从各地调集兵**时候,董卓就再无丝毫反抗之力了。

到那时,就真的是一纸诏书,予取予求。

而以董卓的性子,他是绝不可能把自己的性命寄托在朝廷的仁慈方面的。

当然,实际上董卓未必会有此魄力,他大概率是谋求藩镇的地位,对洛阳朝廷保持半独立的状态。

“伱也想造反?是了,能编写出三国演义这样的书,你说自己不想造反都没人信。”

“我要做什么?”李儒冷静的道。

“有三国演义打底,再加上文忧的修为和出身,不愁得不到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