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两万举人中选拔出两千进士的考试过程,叫做“会试”。
大明第一场会试的过程,堪称波澜不惊。毕竟,洪武建国仅仅六年,朝政大体清明。虽然爆发了结党营私的大案,但官员们处理政务的能力是没什么问题的。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完成这场人数空前的考试。
不过,会试得中,并不是整场科举的结束。
殿试才是。
进士又称天子门生,这两千人鱼跃龙门的最后一关,是通过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而且,必须说明的是,殿试并不会黜落进士资格,只是会给进士们划定名次。筆趣庫
所以,无论是“三科取士”还是“南北榜”,都仅仅是对会试的规定而已。到了殿试的时候,是全国各行省的进士们,进行统一的考试,统一进行排名,而且只考一道皇帝亲自出题的一道策论。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明殿试就不重要了。
因为,殿试的名次会不仅仅会影响进士们初次担任的官职,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日后的前途。
很简单的道理,朝廷各部门要人,到底是想要个前一百名的进士呢?还是一千大几百名的?
提拔官员,政绩差不多的情况下,提拔排名靠前的进士呢?还是提拔后面的?提拔排名靠前的进士,大家都能心服口服。提拔排名靠后的进士,就必须有过硬的理由了。
在历史记载中,到了明朝中后期,甚至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科举考试前六名,才有入阁拜相的资格。科举二甲,才有成为各部尚书的资格。科举三甲,宦海沉浮,最高不超过三品。
现在虽然还没有这个潜规则,但是,用脚指头都能想出来,殿试名次对仕途的影响。
而且,事实上,现在朝廷对进士们入仕后最初的官职,已经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后一千名,“赐同进士出身”,初入仕途,为流外四至六等小吏。
第四名到第一千名,赐“进士出身”,初入仕途为流外一至三等小吏。
前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这三个人,不必从吏做起,直接授官。榜眼和探花,官授九品,在翰林院任职。状元郎,官授八品,直接在中书省行走。
所以,虽然这两千人的进士的位置已经稳了,但是对于殿试还是非常看重的。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殿试,就是大明所有进士的起跑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