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新铁路开工(4 / 5)

盛唐不遗憾 朕御山河 2166 字 11个月前

,朝廷则忙着组织协调,以让春耕能够有序进行,不**扰。

与以往春耕不同,这一次春耕采用了一定的机械化,在整个关中地区,有三千台耕地机投入到了耕地的行动中,当然,大部分都是贵族的田地在使用这种耕地机,老百姓仍旧使用耕牛耕地。

耕地机的效率是耕牛的几十倍,耕地的效率极大的增加了,为此,很多大户将麾下的田地从佃农的手中收回来,以节约人力成本。

这些失去佃农资格的农夫,也失去了生存的依靠,只得前往京城寻求谋生,而加入工匠行列,无疑是最好归宿。

很多农夫只会种地,对工匠不是很懂,但后世的工人,也不是一进工厂就什么都会的,慢慢学就是了。

有技术的工匠,待遇要高一些,没有技术的农夫,刚进入的待遇自然要差一些,但养活自己和一家人是毫无问题的。

春耕之际,至少有数万户佃农转化成了工匠,从而大大增加了研发中心的人力,让研发中心一下拥有了六万人力资源,大大方便了研发产品和制造机械的进程。

人多了之后,研发中心的五千亩土地就显得有些拥挤了,朝廷得知后,立即将研发中心扩大,并且一下子扩大了四倍,面积超过两万亩。

有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力之后,李安的研发和制造进展,变得越来越顺,更多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被制造了出来。

而很多百姓见当工匠,所能获得的收入比种三五十亩土地还要多,于是,在大贵族的建议下,将土地给卖了出去,仅留下三五亩菜地,让家中的妇孺精耕细作。

如此,工匠的人数进一步缓慢扩张,人力资源变得更加庞大。

通往玉门关和中受降城的铁轨线路,早就确定下来了,春耕之后,李隆基亲自下旨,征发关中所有闲散劳力,分两路开始铺设铁轨。

当然,铁路沿途的百姓也一并征发,并负责修筑沿途铁路的路基,以让这两条战略铁路可以更快的完工。

这一次,朝廷征发的劳力超过百万,规模之大,远超以往的任何一次征发,对民力的损耗必然是极大的,但这两条铁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即便损耗国力,也要尽快完成,尤其是通往玉门关的铁路非常重要,这关系到大唐帝国的长治久安,况且,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大唐帝国完全有这样的实力,搞这么大的工程。

除了人力极为庞大之外,这一次的铺设铁路工作,还投入了大量的机械和**。

遇到需要削平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