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缺钱(3 / 5)

盛唐不遗憾 朕御山河 2255 字 8个月前

不必惧怕老国王库拉姆的势力。

来来回回的战争,对经济的损耗是显而易见的,双方的财政压力都极为严重,日子难过的很,为了不至于崩溃,只能增加赋税,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只有割让给大唐的土地上的百姓,可以过上比以前还要好的日子。

看着割让给大唐的土地上的百姓,过得日子比之前还要好,不论是马特勤一方的老百姓,还是库拉姆一方的老百姓,都非常的眼馋,不少胆大的人,都在收拾行装,准备跑到大唐的土地上去享福。

这就跟后世贫穷的时候,华夏帝国的老百姓,会选择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去有钱的外国,从而让自己过上更好一些的日子。

老百姓才不会过多的去考虑什么国家和民族呢?在哪儿生活的好,生活的惬意,就去哪儿生活,人的一辈子是很短暂的,何苦为难自己呢?

不过,老百姓的离开,是严重危害马特勤和库拉姆的,若是所有老百姓全都跑了,那他们的赋税就更加收不上来了,日子就会更加的难过。

为了阻止老百姓离开家乡的土地,两个朝廷都派出兵马,拦截并惩罚逃走的百姓,想要震慑这些老百姓,让老百姓不要跑到大唐的土地上。

可现有的日子,实在是没法过了,很多老百姓被越来越严重的赋税压的喘不过气来,都不想活了,又何惧朝廷的惩处。

所以,不论是拦截还是惩处,都没有太大的效果,南方各地的老百姓,还是会悄悄的向北部转移,进入已经属于大唐帝国的土地。

这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任何人都无法逆转,而且,转移的人口还在持续不断的恶化,让两个小朝廷头痛不已,甚至,都无力组织兵马互相对抗了,仅仅解决内部的逃民都都显得疲惫不堪。

人口在不断的涌入,这倒是让李安大喜过望,有了充足的人口保障,很多工作都可以加速完成了,尤其是很多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可以立即上马了。

在李安的思路中,兴建港口和兴修水利都是重中之重,有了优良的港口,才能促进商业和贸易的发展,让当地的经济获得腾飞,而只有兴修水利才能保障粮食的供应,光靠吃鱼是不行的,食物太单调了。

另外,当地肯定会与不少自然资源的,。开设必要的工坊也是必须的,这些都离不开大量的劳动力,而人口的大量涌入,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难题,让很多棘手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李安对人口的涌入是兴奋异常的,但马特勤和库拉姆却是想哭的心情,库拉姆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