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成本很高(2 / 5)

盛唐不遗憾 朕御山河 2228 字 8个月前

事的。

其实,送信的成本之所以更低一些,那是因为大量的信件都是一起运送的,而且,有朝廷在其中承担损失,若是专门将一封信单独送到千里之外,那成本就太高了,远远超过发电报的成本。

大唐的送信机构还不发达,写信的人也不是很多,如此,这就造成了送信的成本居高不下,还非常的耽误时间,在电报机已经被发明出来的当下,采用原始的送信手段,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要大规模推广电报传信才是正道。

当然,此时的电报机还不够成熟,要进行完善之后,才能进行大规模的配置,到时候,大唐的每个县城都装备一定数量的电报机,各种消息可以直接传达到各个县城,而由各县把消息传到各个村落,一天的时间是足够的,除非那些偏远和交通不方便的地区,才会耽误一些时间。

还有一点就是无线电报机要尽快研发,大唐的疆域实在是太辽阔了,若是到处扯线的话,不但对电线材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同时,安全保障的压力也很大,若是有人把电线给截断,那么,通信岂不是就要彻底瘫痪了,这一点是朝廷所不能容忍的,可大唐的天下这么大,沿途不可能到处设防,偷窃电线的行为是很难得到根治的,而只要出现这样的情况,通信就会中断,所以,为了通信的稳定,大规模普及电报机的前提,就是要发明能够长距离传输的电报机。

当然,无线电报机也是有局限性的,就算是最厉害的无线电报机,也不可能传播上万里的距离,最多也就是传播几千里罢了,可这已经是足够了,只要有中继转接,消息就能够传播到需要的地方。

试想一下,当大唐的每个县城,都拥有一间摆满电报机的机构,大唐的消息传递,将会变得多么的便捷,老百姓的生活又会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李安这边还在憧憬,多名大臣便围拢了过来,他们搬起小板凳,坐到了李安的旁边,反正皇帝还没来,他们过来询问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情况,也算是一种生活的消遣。

“李侍郎,可以直接通话的机器,什么时候能够研发出来啊!”

杨国忠首先开口询问,其余大臣也是一脸好奇的看向李安,表情之中略带期待。

“这个,应该快了吧!具体的时间我也拿不准,总之,不会很长时间的,一定会让你们用上的。”

李安开口回答道。

对于研发电话机,李安是非常自信的,因为电报机已经成功了,电话机自然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