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章 红薯干(3 / 5)

盛唐不遗憾 朕御山河 2242 字 8个月前

,老百姓就靠着红薯过日子了,红薯救活了不少人呢?”

李安也感叹了起来。

在华夏的明清时期,人口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比如清时期的人口,在一百年的时间内增加了三倍多,从一亿人口增加到了三亿多人口。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明朝末年,从西方传来了红薯,土豆和玉米这些高产的植物,这些高产植物的传入,是导致一百年增加三倍人口的最关键因素,若是没有这些高产植物,人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达到如此庞大的数量的,高产庄稼是人口增加的最大功臣。

“来来来,原来的客人,这是刚刚蒸熟的红薯,还有红薯干,尝尝吧!很甜的,比井水还甜。”

老婆子拿来了热乎乎的蒸红薯和蒸红薯干,这些是他们的早饭,刚才已经蒸过一笼了,被儿子和儿媳拿走了,他们是边走边吃的,另外,还会留一些在午后饿了的时候吃,这第二笼才是他们老两口和两个小孙子的口粮,毕竟,在农村,主要的劳力才是最重要的,要先紧他们吃,然后才是孩子们和老人,这可不像后世的社会,孩子和老人都被排在最前面了,毕竟,干活是不能耽误的,壮劳力早些吃饭就可以早些去干活,老人和孩子没有干活的任务,自然可以晚一些再吃。

既然这些美味都送到手边了,不吃就有些不太合适了,尝尝味道也挺好的,尽管老郭与李安是吃过早饭过来的,但早饭吃的并不多,吃点红薯就当是吃点心了。

“不错啊!这味道很甜。”

李安拿起一块红薯干,放在嘴里吃了起来。

老郭直接拿了一个整红薯,也吃了起来,并赞叹味道很甜美,护卫自然也象征性的吃了一些。

这个地方的红薯吸收的都是当地的水源,甘甜一些也是很正常的,毕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甘甜的水源滋养出来的红薯,自然也是甘甜的了。

红薯若要存储的时间长,主要有两个办法,一个就是把红薯切片晒干,做成红薯干,还有一个就是挖地窖,把红薯藏在地窖里,这样也能很好的保存红薯。

这两种保存红薯的方法虽然都可行,但保存的红薯味道却是不同的,所以,一般情况下,老百姓会两种办法都采取,一部分切片做成红薯干,另一部分直接放在地窖里,这样就相当于有两种食物了,换着吃也不会觉得腻歪。

甜美的红薯就是好吃,李安不知不觉的就吃了好几块了,感觉肚子都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