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选人(1 / 4)

从刘姨家出来,陆阡陌直接回到家中。

与平日不同,他并没有打开CCTV5看球赛,而是静静地躺着,脑子里不停盘算着盐场幼儿园那块地。

按天海市目前的土地出让价格,那个地块位于天海市一类地段,地面价应该在每公顷500万左右,折合到楼面价每平大约350元。

这个年代建安成本都很低,每平300元差不多就能打住了。再算上其他七七八八的,成本价大概每平800元。

天海房价的均价800元左右,正好与开发成本相当。

好在,盐场幼儿园这个地块地段非常理想,区位优势明显,溢价应该没问题。

这么看来,这个盘可以做,做好了,利润也不会低。

不过,这些数字都是自己估算的。这个年代的账,和二十年后算法不太一样,具体的细账还得找个会计细算算。

想到了会计,陆阡陌一下想到了自己的老爸——陆长安。

陆阡陌的父亲陆长安,是天海盐场的财务处副处长。

做了半辈子会计,不仅业务能力强,与银行、税务这些部门也熟悉。最主要的是,让自己的老爸帮着管钱,陆阡陌心里也踏实。

不过,陆阡陌心里清楚,自己老爸属于特别谨慎的那种人,加之对天海盐场的无限眷恋,让他辞职跟着自己干是不可能的。

因为业务能力强,这几年不少民营企业开出几倍的工资来挖父亲,却都被他拒绝了,宁愿呆在天海盐场一个月挣五六百块钱,也不出去挣高工资。

好在,这买卖是自己儿子的,帮自己儿子,应该不会推辞。

再有,这个时期,天海盐场是可以办停薪留职的。有进有退的话,应该能说服自己父亲的。

有了财务总监,还需要一个项目经理。

这个项目经理不需要太懂工程,甚至不需要懂报建,这些都可以外包出去,有钱就行的。

这个项目经理一定要有人脉,用这个年代的话讲,就是黑道白道都能吃的开,遇到事都能摆得平。

房地产开发可不像互联网,需要与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人打交道。环节太多,没有长袖善舞的人帮着,自己就没个干了。

二十年的职场,陆阡陌很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自己是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人,但并不擅长交际,甚至有些不喜欢交际。

正因如此,选对这个人,对自己成败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