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印章,就在脐儿和边儿的中间部位。
余耀拿着这个匏器笔筒,抬头看了看。
此时,店老板金鼎,正在几步外笑眯眯地看着他。而濮杰,则正在拿着两枚铜钱比量查看,他捡了个靖康元宝的漏儿,这是余兴不减哪。
“老板,这是个葫芦做的吧?”余耀顺势问道。
金鼎上前两步,“对,匏器,听说过么?”
“噢,听说过。不过做成方的,还真没见过。”
“方的可不好做,费事。还有,看到下面那个印章了么?”
余耀心里咯噔一下子!本来他见这个匏器笔筒放得不显眼,而且里面还加了一把普通的折扇,还以为老板没看出门道,却不料,上来就提了这个印章。
“什么意思呢?”余耀硬着头皮问了一句。
“这九功,显然是费劲无数啊!九是最大单数,形容无数嘛!说明这个工匠,当时很用心,很小心。终于做出了这么一件精品,这是好东西啊!”
余耀长长呼出一口气,“老板,看来你对匏器很精通啊!”
“一般般吧。我平时玩得杂,各种东西都懂一点儿。”
玩得杂,往往就很难精深。余耀是捡好听的说,但心里却明白了,他其实对匏器了解不多!从他的解释也能看出来,没到点子上,这件笔筒最费事的不是方形,而是缠枝花卉纹和印章。
而且他对这件笔筒并不重视,说是好东西却随意摆放。最关键的,他都知道印章的内容了,却把自以为是的分析当成正解。
倒也可以理解,老东西的款印多是篆书而非楷书。而且葫芦毕竟是普通材料,匏器似乎也难登大雅之堂。
匏器的历史确实不长,大致是从明末开始的。一开始也确实是在民间,不是什么上档次的玩意儿。
但是,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匏器却玩了一把“草鸡变凤凰”,进入了宫廷。
这是因为康熙皇帝特别喜欢匏器,由此制作了大量宫廷御用之物,也赏赐过不少王公大臣。
这个笔筒,就是康熙年间的东西。
康熙皇帝用来制作匏器的葫芦,当然不能随便采用了,他一道旨意,瀛台丰泽园,开种葫芦!同时,还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