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边,真正绝不可能做到的一点,实际上是一个外人难以发现的技术细节,就是枪管里的膛线。
……
那些欧洲工匠和鲁班门的匠人,早就惊诧于**子弹能射得如此之远,而且还份外精准。这次他们很快就在打开的枪膛里,发现了螺旋形的膛线。
话说武穆一型**正好是是撅开枪把,露出枪膛来上弹的。所以很快的就让工匠们找到了膛线的秘密。
虽然这些膛线已经由于一线部队和民兵的长期使用,造成了严重的磨损,有一些几乎就要被磨光了。
可是这三支工匠团还是异口同声的说,想要制作出这种光滑顺畅,相互间绝对平行,毫无一丝顿挫致的线条来,是根本不可能的。
铁木真听到了这话之前,他原本就是一脑门子恼火,有气撒不出来。这些工匠们的话好像是又给了他一记沉重的大棒。
……
这还没完,等到这些工匠们检查了拆开的**和**弹药,又说出了另外的两个他们短时间内,绝不可能跨越的技术难点。
除了刚才的膛线之外,第二条就是**弹壳。
通州的**弹壳是采用纯铜冲压和铜焊料焊接技术,然后再用机床挤压定型、车削整形之后完成的。
说实话这样的弹壳,他们这些匠人不是做不出来,而且还有可能做得异常精细,打磨得光滑非常。
可是这也只不过仅限于几个甚至十几个的数量而已,如果体现在作战上,需要动辄数十上百万发的子弹
,那就是痴人说梦了。
因为这种能够跟枪膛精准契合的子弹,除非水平极高的匠人,普通的工匠根本是难以完成的。而高级匠人即便是累吐了血,一天也做不出一两颗。
所以说即便是有一千人这样的高级工匠团体,也绝对做不出能打上一场小型战役所需的子弹,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在接下来第三大技术难点,如果说这些弹壳制作起来是千难万难,但是好歹还能复制出几个。那么弹壳后面的底火对于这些工匠来说,就完全是外星科技了。
他们现在根本就理解不了,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铜片放在那里的时候没事,用力一磕就能着火?
甚至有一位工匠用自己的锉刀,伸进了拆光弹头和火药的子弹里,毛手毛脚的想要顺着子弹的内部把它反向顶出来。
正当他想着让底火脱离弹壳,好更加仔细地观察时,就听“呲”的一声,弹壳内部的雷汞被他的锉刀给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