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纸条(3 / 4)

敢奢望活命。”

锦衣卫不会平白无故上门,也不会没有任何理由就严厉的审讯自己。

况且能够从锦衣卫监牢里面出去的,简直凤毛麟角!

黄子澄不觉得他有那样的幸运!

如果现在被立为太孙的是朱允文,他还会抱一点希望。

可是皇太孙是东宫的三殿下,而自己又是二殿下的心腹,他怎么可能会容许自己活命!

在经过一番劈开肉绽的折磨之后,黄子澄心如死灰,那点文人的骄傲和骨气也被折磨殆尽。

在历史上黄子澄知道无论自己投不投降,无论自己向不向朱棣屈服,这位打着“靖难”和“清君侧”名号的燕王,是不会放过自己的。

所以那个时候的黄子澄为了自己的身后名,能够在历史上留下一个忠诚的好名声,

所以他慷慨赴死,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一笔美名。

可是现在不同,现在根本就没有身后名可讲!

所以在即位的一番折磨之后,黄子澄已经全部招供了。

况且事关生死,蒋瓛是不会心慈手软的。

朱元璋点点头,脸上不见喜怒说道:“朕有些话想问你,你如实回答,朕就赐你死得利索点。”

“罪臣多谢陛下恩典。”黄子澄叩首说道。

“你在东宫教导说要削藩?有这事吗?”

黄子澄面如死灰的说道:“回陛下的话,罪臣的确说过。”

“都有谁听到了?”

朱元璋就像和老朋友说话一样,脸上没有一丝的不悦。

吸了一口气,黄子澄回答道:“东宫二殿下,和三殿下。”

朱元璋淡淡地问道:“允炆怎么说?”

“二殿下颇为认同,向罪臣请问如何解决藩王隐患,微臣向二殿下表达了藩王的害处。”

朱元璋思索了一下,打开身旁的匣子,只见里面装满了纸条。

朱元璋在里面扒扒捡捡,过了一会儿才从里面拿出一张纸条,朱元璋看了看,眉头微皱,眼神里面也有些复杂。

询问说道:“那二殿下呢,他听了之后是何反应?”

黄子澄懊恼的说道:“三殿下当时非常不悦,和罪臣辩解了两句之后就拂袖而去,也是从那一天开始,三殿下就没有再上过罪臣所教授的功课。”

朱元璋将手中的纸条放到了桌子上,“你是如何给他们讲的,也给朕讲一遍。”

黄子澄立刻心中悲凉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