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脸上抹黑的铁铉(3 / 4)

臣一定详细查看。”

国子监,乃是在鸡鸣山下。

国子监创于朱元璋初定金陵之时,即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就是为了培养人才。

后朱元璋建都南京,重建校舍于鸡鸣山下,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

洪武八年,在凤阳另置中都国子监,不过后来撤销了,其师生并入南京国子监。

因此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南京国子监学生已增加到八千余人。

朱允熥和齐泰、铁铉身穿太学生的衣服,走在国子监里面。

此时正值午后,还没有开始上课,因此有许多太学生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

或是有说有笑,或是正在辩论,或是悠闲自在,

有助教经过的时候,他们有的会停下来躬身行礼,有的却只当做没有看见,继续玩乐说话。

其实按照国子监的规矩,学生如遇教官出入,监生“必当端拱立俟其过,有问即答,毋得居然轻慢”。

就是说,遇“教师”出人教室,监生要站立道路两侧,并向他们请安,不得造次无礼。

可他们却没有把规矩放到眼里!

还有的学生,却跑到别的班里面串门儿,趴在窗户上招呼别的别班的学生。

有几个太学生满脸通红,走路有些趔趄,迎面走来的时候,隔着十几步就能闻到他们身上的酒味!

朱允熥眉头微皱,道:“铁铉,你之前也是太学生,也是这般荒唐胡闹吗?”

铁铉满脸窘迫,尴尬的说道:“三爷,我以前可是用功读书的,不曾胡闹……”

“恐怕你也难以独善其身吧!”

朱允熥说了一句,继续往前面走去。

等到上课的时间到了,这些学生才不紧不慢的前往课堂,显得非常拖沓。

朱允熥又带着二人,一个堂一個堂的看过去,他的眉头也皱的越深。

本来国子监十分注重礼仪制度教育,从着装、容颜、言谈、行为等多方面对监生进行培训。

课堂上也有课堂上的礼仪,监生在监读书上课时,严格按照监规去做。

可是朱允熥看到的却不是这样,课堂虽然还不至于乱糟糟,可是也没有多少的恭敬严谨,

一些学生依旧在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根本没有流行听教谕的讲说。

还有的监生身穿绫罗绸缎,极尽奢华,手中的折扇,身上悬挂的玉佩,无不彰显着奢靡的气息。

几乎在每一堂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