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藩王先死,小朱笑醒(3 / 6)

马和识趣的退了下去,不再打扰。

朱允熥看着这三条线,心里对朱元璋的心思,从心里佩服。

地图上的这三条线,就代表了大明的三条防线!

朱元璋把辽、宁、燕、谷、代、晋、庆、肃王分封在九边,扼守边境要塞,直面外患。

这是外屏藩王防线,属于真正的战场!

把秦、周、鲁、齐、楚王分封在二线。

而且刻意与驻守九边的一线藩王,拉开了几百里的距离。

这是内屏藩王防线,就是为了当外敌来袭的时候,哪怕第一条防线全部失效,也有第二条防线作为缓冲,

在这个时候,朝廷就有时间和精力调集足够的粮草,组织足够多的人马进行反扑!

而敌人要想占领第二道防线以北的大片区域,就需要分兵驻守,这会消耗他们的兵马数量。

所以基本上到了这个时候,由于敌人的力量被分散。

他们还要治理地方,铲除隐患,彻底吞下占领的地方,不但是兵马,在很多方面都会牵扯他们的精力!

因此,这时敌人已经无力南下了!

这也正是政权在北方遭遇失败之后,一旦回到南方,就能够起死回生的原因。

也是北方的敌人为什么不一鼓作气,趁机夺取整个天下的原因。

不是他们不想,实在是力有不逮呀。

虽然苟延残喘,但总不至于国土尽丧失。

也不至于像宋朝一样,北方防线形同虚设,只要外敌入侵,就能杀至京城附近。

可是自从朱棣迁都北平之后,明朝就落到了和宋朝一样的情形当中,都曾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稍有不慎就兵马围城!

其中有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还有嘉靖二十九年,鞑靼土默特部领袖俺答发起了对明朝的战争

此外还有己巳之变。

崇祯二年,皇太极率后金、蒙古联军绕过山海关,从龙井关、大安口等地进入关内,攻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

对京城进行了攻击,但是始终没能攻破城高墙厚且有大炮防守的北平城,随着明朝后续援军的不断赶来,皇太极决定撤兵,大明都城宣告解围。

一个被人打到都城下的王朝,还有什么尊严可言?

一个被人打到家门口的皇帝,在朝廷和百官当中又有什么威严?

设想一下,如果朱棣没有迁都北平,北方的两道屏障仍然存在,或许